量化交易一直是散户热议的话题,毕竟电脑怎么样都比人快!相信大家都对高频量化苦不堪言,而就在明天,量化新规正式实施,此前发布的细则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投资者发生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时交易所所可采取的措施。
无独有偶,7月4日,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对华尔街顶级量化机构Jane Street下达了史上最严厉的制裁——永久禁入市场并没收5.67亿美元“非法所得”。105页的调查报告犹如一柄重锤,指控其在两年内通过操纵指数期权到期日的期货现货价格,掠夺43亿美元利润的同时“误导数十万散户投资者”。
一、印度的惊雷:揭开高频交易的“收割密码”
SEBI在调查中揭露了Jane Street的经典操纵手法:在2024年1月17日,该机构先以5.12亿美元“激进买入” Nifty银行指数成分股及期货,人为推高价格;与此同时,在期权市场建立规模达现货头寸7.3倍的看跌头寸。当市场跟风盘涌入后,其在11:49分突然反手砸盘,通过期权市场的巨额头寸收割利润。这种“声东击西”的策略,正是利用散户无法企及的毫秒级速度与复杂衍生品组合完成的精准围猎。
更令人震惊的是数据对比:2023-2025年间,外资量化机构在印度获利70亿美元,而散户同期亏损210亿美元1。这种赤裸裸的财富转移,终于触发了监管的重拳。当SEBI要求Jane Street提交服务器坐标并冻结银行账户时,全球高频交易巨头的印度扩张计划瞬间冰封——Citadel、Optiver等机构已紧急审查自身策略。
二、A股新规落地:“毫秒战场”的终结者
就在印度监管重锤落下的48小时后,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7月7日生效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用技术手段封死了高频交易的生存空间:
速度枷锁:每秒申报次数从300笔骤降至30笔,相当于给“算法快车”猛踩刹车
撤单牢笼:单账户日撤单量限制在2万次,“假挂单”操纵行为无处遁形
物理封印:量化机构需提交服务器GPS坐标,彻底消灭“物理距离抢跑”的作弊空间
融券断流:禁止融券当日卖出、次日还券的“类T+0”操作,直接斩断套利路径
某头部券商风控负责人透露:“策略代码需提前报备审核,未通过者禁止交易,券商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让券商风控部门连续一周彻夜加班。
三、市场生态巨变:流动性迁徙与权力更迭
新规尚未正式实施,市场已剧烈重构:
微盘股塌方:7月1日13只量化重仓微盘股暴跌逾7%,某ST板块个股甚至出现20分钟零成交。背后是180亿杠杆资金提前撤离DMA策略,券商紧急下调微盘股质押率30%。
游资重掌话语权:涨停股封板时间平均延长40秒,炸板率从35%飙升至52%。曾经被量化“核按钮”支配的恐惧正在消散,游资封板更加坚决。
蓝筹成避风港:社保基金二季度增持银行、电力板块12%,证金公司通过ETF单周流入50亿。贵州茅台连续8日出现百万级别托单,中国移动高股息吸引险资抢筹。
题材炒作周期从3天延长至5天,早盘集合竞价成交量萎缩15%——市场终于慢了下来。
四、散户的春天?一场迟到的公平实验
当市场噪音被过滤,极端波动减少47%时,那些曾经被量化高频策略反复收割的散户们,终于可以直起腰板喘口气了。但真正的公平远未到来:
信息鸿沟仍在:普通投资者仍难获取L2数据、机构研报等关键信息
工具代差显著:券商向大户提供的算法交易工具,散户望尘莫及
新收割模式隐现:部分机构转向基本面量化和AI选股,技术优势转化为研究优势
宽德投资冯鑫的预判正在应验:“量化应是市场润滑剂而非抽水机,AI技术应辅助投资而非主导收割”。当行业从“拼速度”转向“拼策略质量”,那些深耕基本面、拥抱产业趋势的投资者,终于等来属于他们的时代。
尾声:后量化时代的生存法则
随着印度监管重锤与A股新规形成跨市场共振,一场全球性的量化监管浪潮已势不可挡。当Jane Street在孟买的43亿美元神话破灭,当A股高频策略服务器被钉上“物理封印”,市场终于回归本源逻辑:资金正涌向高股息高分红的银行($银行ETF(SZ159887)$周五上涨1.9%续创历史新高)、创新药出海、高端制造等产业主线,通威股份凭借硅料成本优势、华菱钢铁靠利润逆势增长脱颖而出——这些“反内卷标杆”恰是价值投资者的灯塔。
相信明天的大A一定很精彩,以银行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还能强者恒强吗?以稳定币和PCB为代表的题材还能延续吗?以东方财富为代表的金融还能带动上证指数反包,站上3500点吗?我们拭目以待!!
镰刀入库的日子里,韭菜能否真正长成森林?答案藏在两个维度:监管能否持续封堵变相收割通道,以及散户能否摆脱追涨杀跌的惯性。但至少此刻,天平第一次向公平倾斜——当那些曾主宰市场的毫秒机器被套上枷锁,属于理性投资的晨光,正刺破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