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2 22:17:15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江西
转发
发表于 2025-08-10 09:54:43 发布于 浙江

最近市场在炒“液冷”。所以想起最应该表扬的应该是工业富联(附带申明下,以防喷子:英维克是我这几年一直想买而因种种原因没有建仓的我眼里十分优秀的公司)。

关于“液冷”

“液冷”有许多技术方案,传统的技术是风冷或水冷,风冷我们都直观过,在一台主机里装一台电风扇用于散热。后来才有冷板液冷方案、单向静默液冷方案和相变浸没液冷方案等等,主要是在散热效率、节能降耗、维护、空间优化、是否支持高密度计算等方面体现它的优越性。

“液冷”因何而热

“液冷”突然吸引市场眼球,根子源于AI大模型训练需求下英伟达GPU迭代推动,尤其是GPU/ASIC芯片功率密度大大提升:比如,英伟达Blackwell平台(如GB200/GB300)横空出世,单卡功耗高达1.4千瓦,整柜功率突破500千瓦,传统风冷已远远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液冷可支持30kW以上单机柜散热,未来甚至可达100kW)。

当然,国内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爆发因子。我国“东数西算”政策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降至1.25以下,传统风冷很难胜任,而液冷PUE却可低至1.03-1.07。

加上ESG与碳中和目标:欧盟REACH法规、中国“碳达峰”政策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液冷因高效节能成为首选。

另外,数据中心40%能耗用于散热,液冷可降低50%冷却能耗,显著减少运营成本。

“液冷”的市场有几度

•全球液冷市场爆发:预计从2025年的1.28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26亿美元,CAGR超24%29。

•中国液冷增速领先: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或超1200亿元,冷板式占59%,浸没式占41%37。

•电信运营商加速布局:中国三大运营商计划2025年50%新建数据中心采用液冷技术。

“液冷”最终归属

•浸没式液冷占比提升冷板式目前占80%市场,但随着芯片功率突破600kW,浸没式将成为主流。趋势:若单柜功率持续增长至800kW+,纯浸没式液冷可能成为唯一选择

•AI+液冷协同发展:英伟达Rubin平台、Meta ASIC芯片等将进一步推动液冷渗透率至30%-40%。

•跨行业应用扩展:液冷技术将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等领域迁移,形成规模效应。



工业富联的“液冷简史”

•2015年,工业富联(与阿里巴巴合作)成为全球第一批高调提出采用浸没液冷方案的公司。但因当时国内氟化液供应链完全依赖3M、索尔维等国际巨头,成本太高,加上2018年测试发现,日本产的氟化液在连续运行4000小时后出现介电系数下降15%的性能衰减,所以此方案搁浅;

•2023年4月,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工业富联展出了最新的 2U 液冷服务器;

2023 年 11 月 8 日,工业富联与英特尔联合发布超流体液冷技术(超流体液冷技术,通过有效降低冷却液的黏度和摩擦力,提升热对流系数和热浮力效果,打破单相浸没式液冷散热技术瓶颈,可满足超 800W TDP 的散热需求,优化后能实现 1500W TDP 的散热目标。);

2024 年 3 月,工业富联旗下子公司鸿佰科技在英伟达 2024 GTC AI 大会上展示了该液冷方案(搭载 72 个高性能 Blackwell GPU 和 36 个 Grace CPU,通过第五代 NVLink 互连技术实现单一大规模 GPU 串联,其先进液冷解决方案具备高达 1300kW 的强大散热能力)。

“浸没式液冷”:英维克与工业富联的比较

英维克是目前市场呼声最高也是确确实实最正宗的“液冷”厂家,另外还有高澜。奇怪的是,工业富联甚至都没人提起,唯一的解释是,它太正宗、盘子太大;一句话,它不适合小资金“炒作”。

英维克很优秀,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仅仅就“浸没式液冷”这一小小领域来说,跟工业富联比,是有些差距的。

1. 技术路线与研发投入

工业富联(FII)

技术来源:早期依托富士康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的“麒麟计划”(2017年),积累了大量浸没式液冷工程经验。2020年后转向两相浸没式液冷,与3M、中石化合作开发专用氟化液,适配高功率AI服务器(如NVIDIA GB200)。

核心优势

系统集成能力:富士康的ODM经验使其在机柜密封设计、液体循环系统(CDU)等硬件环节有较强优势。

专利布局:在冷却液分配、快速接头等细分领域持有较多专利(如CN114754316A)。

英维克(Envicool)

技术路线:以冷板式液冷为主(占营收80%+),浸没式液冷研发起步较晚(2021年推出首款单相浸没方案)。目前主要聚焦单相矿物油浸没,技术门槛较低,但散热能力弱于两相方案。

研发短板:缺乏自研冷却液能力,依赖外购(如Shell、中石化)。相变传热、汽化控制等两相浸没关键技术上的专利较少。

差距总结

工业富联在两相浸没技术上更领先,英维克仍以单相为主。

富联的硬件集成能力更强,英维克更擅长温控系统(如CDU、泵阀)。

2. 商业化与客户落地

工业富联

客户案例:为微软Azure、谷歌提供浸没式机柜代工(2023年出货量约2000柜)。独家供应NVIDIA GB200的液冷机架(2024年量产)。

营收规模:液冷业务2023年营收约12亿元(含冷板+浸没)。

英维克

客户案例:主要为国内数据中心(如电信、联通)提供冷板式方案,浸没式仅小规模试点(如华为乌兰察布数据中心)。缺乏国际头部云厂商订单。

营收规模:液冷业务2023年营收约8亿元(冷板占主导)。

差距总结

富联已打入全球超算/AI供应链(如NVIDIA、微软),英维克客户集中在国内传统数据中心。

富联浸没式商业化规模更大,英维克仍以冷板为主。

3. 核心供应链能力

能力项 工业富联 英维克

冷却液 与中石化联合开发定制氟化液 外购标准矿物油

关键部件 自主生产机柜、CDU 外购泵阀,自研控制系统

成本控制 规模效应强(富士康制造体系) 依赖供应商,成本较高

差距总结
富联在冷却液、机柜等核心环节更自主,英维克更依赖外部供应链。

4. 未来潜力

工业富联

绑定NVIDIA AI服务器生。态,随着GB200等超高功率芯片(100kW+/柜)普及,两相浸没技术优势将放大

英维克

优势在于冷板式技术的积累,可逐步向浸没式延伸。

5. 综合评分(1-5分)

维度 工业富联 英维克

技术先进性 4.5(两相) 3(单相)

商业化规模 4 2.5

供应链自主性 4 2

头部客户绑定 5(NVIDIA) 3(国内)

得分(总分20) 17.5 10.5

结论

短期:英维克在冷板式液冷市场更有优势,但浸没式技术落后富联1-2代。

长期:若AI服务器功率持续提升至200kW+/柜,富联的两相浸没技术壁垒将更难逾越。

关键变量:冷却液国产化进度(如中石化氟化液)可能改变竞争格局。

所以,随着更高阶GB300的到来,将来“液冷”的天下会不会属于工业富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