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务结构脆弱,杠杆率畸高
赛力斯2024年财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7.38%,远超制造业同行水平,甚至接近银行业风险阈值。尽管账面货币资金达500亿元,但其资金链主要依赖684.51亿元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短期贷款为0,长期借款仅6.87亿元,暴露出“空手套白狼”式的运营模式。更值得警惕的是,剔除92亿元无形资产后,实际净资产仅43亿元(合每股2.85元),与股价125.89元/股形成巨大背离,暗示股东权益被严重稀释。若行业需求下滑或供应链受阻,资金链断裂风险极高。
2. 销量增长不可持续,竞争劣势凸显
尽管2024年赛力斯销量同比激增182.84%,但2025年前两个月销量同比暴跌42.88%,与新能源车市场整体52%的增幅形成鲜明反差。其高端车型问界M9虽曾热销,但2025年腾势N9等竞品以更低定价(38.98万元起)和更完善配置抢占市场,且赛力斯早期车型缺乏激光雷达等主流技术,智能化升级滞后。此外,其依赖单一品牌(问界占比91%)的结构,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华为合作车企扩大(如阿维塔、智界),市场份额或被进一步挤压。
3. 华为依赖症侵蚀利润,议价权丧失
华为作为技术供应商和渠道方,分走每辆车售价的10%-15%(约3.67万元/辆),导致赛力斯单车净利润仅约9894元,净利率低至3.2%,远低于比亚迪(5.23%)和长城(7.33%)。更严重的是,华为已与8家车企合作,鸿蒙座舱4.0首发权被其他品牌夺走,线下门店资源分流,赛力斯的“独家优势”逐渐瓦解。若华为技术迭代放缓或合作条款收紧,赛力斯将面临“代工厂化”风险。
4. 估值泡沫显著,市场情绪恶化
截至2025年4月,赛力斯市净率(PB)达10.67倍,远超行业平均4.86倍,动态市盈率(PE)39.4倍亦高于可比公司。机构预测的5000亿元估值基于年销100万辆、净利率7%的乐观假设,但2025年一季度销量同比暴跌45.19%,全年预期已从60万辆下调至38万辆。按修正后销量测算,合理估值应低于2000亿元,当前市值仍存在30%以上泡沫。技术面上,股价已跌破127元关键支撑位,主力资金连续净流出,换手率低至1.12%,反映市场信心崩塌。
5. 长期增长逻辑存疑,技术护城河薄弱
尽管赛力斯提出“全球化+智能化”战略,但其核心技术(如智能驾驶、电池)高度依赖华为,自主研发的魔方平台尚未形成壁垒。2025年新车型M8预售仅8万辆,不及理想L6的12万订单,显示品牌溢价弱化。此外,计划中的港股IPO面临流动性折价风险(港股日均成交额仅21.56亿元),叠加泰国工厂产能扩张压力,可能加剧财务负担。若行业价格战持续,其毛利率或从26.2%骤降至12%,重回亏损泥潭。
______
结论:戴维斯双杀风险迫近
赛力斯当前估值已透支未来数年增长预期,而销量下滑、华为红利消退、高杠杆压力形成“三重利空”,可能触发业绩与估值双杀。投资者需警惕其短期反弹的投机性,长期价值回归或需以销量超预期、技术自主化突破为前提,但当前风险收益比显著失衡。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华为合作生变、流动性危机、技术迭代滞后。
本分析基于公开财报及券商研报(截至2025年6月),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可能存在滞后或误差,请以公司最新公告为准。市场有风险,决策需独立,建议咨询持牌顾问。本文作者不对依据此作出的投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