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渝农商行8月26日晚间公布2025年半年报,1-6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7.41亿元,同比增长0.46%;实现净利润78.47亿元,同比增长3.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6.95亿元,增幅9.37%,每股收益0.67元。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1.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1.89亿元;存款余额1.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2.49亿元;贷款余额7652.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9.72亿元,实现规模、效益持续增长。
上半年,该行贷款质量、成本管控持续优化,不良贷款率1.1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5.11%、拨备覆盖率355.58%,具备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成本收入比26.58%,存款付息率1.52%、同比下降27个基点。市场形象稳步提升,A股纳入沪深300指数,H股纳入MSCI指数,排名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第112位、较上年末提升7位,创历史新高,居全国农商行和西部银行首位。
据了解,上半年,渝农商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和监管工作要求,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深入构建数字驱动、产业链动、场景圈动“三种新动能”,全行活力、动力、价值创造力大幅提升,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方面,继续保持“农村领跑”优势。该行发挥地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银行”作用,将近70%的人员、80%的网点、80%的自助机具投向县域及农村地区,形成“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的庞大网络布局。持续整合零售、网点、科技资源,创新特色化、差异化金融服务,巩固县域地区经营优势。升级“乡村振兴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在全市100%的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探索构建生态特色产业知识图谱和产业大脑,“一县一品”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服务方案超40款,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截至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2602.18亿元,县域存、贷款市场份额稳居重庆同业首位。
另一方面,加快“城市赶超”步伐。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精研产业链条构建产业图谱,科技贷款余额998.05亿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余额802.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66亿元。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打造“国补”“文旅”等金融场景,信用卡及消费贷款余额超1500亿元,增量规模居重庆首位。全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78.46亿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获评最高级“一级”。加快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特色产品,联动政府部门、链主企业、链属企业及机构等形成“多方协作联动、相互成就共赢”的养老金融生态。高效服务“两重”“两新”,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市级重点项目159个、贷款余额268.22亿元,陆海新通道融资余额587.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69亿元,助力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