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宁波舟山港,汽笛声划破薄雾。一艘船身印有“宁远乍浦”字样的集装箱船正缓缓靠泊码头,这是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宁波远洋股票代码:601022)年内交付的第5艘新船。至此,宁波远洋船队规模突破109艘,总载重吨超170万吨——而在十年前,这些数字尚不足现在的三分之一。
运力是航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其实力的重要指标。“想当年,我们的船少、吨位小,市场和社会知名度也远远不足。”宁波远洋指导轮机长、“宁远老轨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娄建伟感慨道。
2015年,伴着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的东风,“一体两翼多联”的港口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港口间的连通,离不开强大的水上运力支撑。乘此大势,宁波远洋的运力规模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随后短短两年间,11艘载重吨1.3万吨至4万吨的新造集装箱船相继入列,服务于近洋、内支、内贸三大集装箱运输业务。宁波远洋经营的船队规模迅速增长至54艘,总载重吨超64万吨,载箱量达3.7万标准箱。一个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水水中转”集疏运网络初具雏形。
“我们当时的两种新船型——内支线1000箱船和近洋线1100箱船,是团队紧密结合自身业务和航线需求专门设计的,装箱量更大,运营成本更低,直到现在依然是公司的主力船型。”娄建伟语气中充满自豪。
为更有效地整合航运资源、服务集团“双一流”建设,宁波远洋开启了资本化征程。2020年12月份,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议案。2022年12月8日,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响亮的铜锣声,宁波远洋成功登陆A股主板,成为国内首家“A拆A”上市港航企业。
上市不仅带来了资本活水,更催化了新一轮运力升级。2021年至今,宁波远洋新增自有船舶21艘,总载重吨增长近60万吨,载箱量增加超3万标准箱,运力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规模壮大的同时,船队结构也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近年来,宁波远洋积极拥抱行业趋势,将智能船舶辅助避碰系统、船舶网络集成平台、智能能效管理系统等前沿技术广泛应用在新造船舶。
谈及此,娄建伟眼神发亮:“比如变频海水系统,通过传感器和变频器动态调节水泵转速控制温度,最大可降低能耗69.6%!”由他领衔的“宁远老轨创新工作室”在船舶安全、节能降碳、效率提升等方面持续攻坚,成果丰硕。
宁波远洋还分别与震兑工业智能、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共建“智能船舶联合科创中心”和“绿色智能船舶联合创新实验室”,深化技术布局。目前,该公司拥有绿色节能型船舶28艘,占自有船队比例近54%,智能船舶占比超30%。尤为瞩目的是,全球领先、国内首批纯电动集装箱海船正在建造中,预计2026年初交付,宁波远洋的绿色转型即将迈入新纪元。
凭借更大的载箱量、更优的经济性和更强的适港性,一批批现代化船舶的投用为宁波远洋开辟和加密近洋航线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开始,宁波远洋先后开辟宁波舟山港直通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直航航线。2022年5月份,宁波远洋旗下“新明州106”轮首次跨太平洋航程正式启航,拉开了该公司迈向深蓝、走向远洋的序幕。两年后,宁波远洋正式开通中东集装箱运输航线,并首次进军外贸散货运输市场,对外开放蹄疾步稳。
如今,宁波远洋的40余条航线、100余艘货轮,如同强劲的脉络,从宁波舟山港出发,高效串联起国内沿海、长江沿线及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的众多港口,“新明州快航”“东南亚精品航线”已成为该公司提升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暮色四合,宁波舟山港依然繁忙不息,宁波远洋的货轮往来穿梭。从十年前的三十艘“小舢板”,到如今超百艘现代化船舶组成的“联合舰队”,宁波远洋的航迹,深深印刻着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战略的磅礴力量与航运企业绿色智慧转型的时代脉搏。这支日益壮大的船队,正以更强劲的动力、更绿色的姿态、更智能的航向,向着更深更广的蓝色经济圈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