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钰矿业(SH601020)$ $湖南黄金(SZ002155)$ $华锡有色(SH600301)$
结合塔铝金业的设计产能、2025年中报及二季度数据,从 产量、生产模式、销售、资源与管理 四个维度,可揭示其生产经营的核心问题:
一、产量:距设计产能“天差地别”,爬坡周期严重失控


- 核心结论:投产已超3年(2022年4月转生产期),但 黄金仅达设计25%、锑仅15%(按半年推算全年),产能爬坡完全失控,与“1-1.5年达产”的设计预期彻底背离。
二、生产模式:“产金为主”的逻辑崩坏,暴露矿段与工艺硬伤
公司宣称二季度 “切换到以产金为主”,但数据呈现三大矛盾:
1. 金产量未增反“弱增”:
一季度“产锑为主”时,金产量134.5公斤(伴生);二季度“产金为主”,金仅179公斤(环比+33%,远低于“聚焦高金矿段应暴增”的预期)。
→ 推测:高金矿段要么品位虚高(实际低于伴生矿段),要么矿体分散/埋藏深,开采效率极低(如处理1吨矿石仅产0.1克金,远低于设计0.73克/吨)。
2. 锑产量“雪崩式”暴跌:
一季度“产锑为主”,锑产量1802吨(月均600吨);二季度“产金为主”,锑仅535吨(月均267吨,降55%)。
→ 推测:高锑矿段已采空,低锑矿段品位<0.5%(远低于设计2%),或矿段切换时采矿规划混乱,导致锑矿处理量暴跌;同时,金、锑选矿工艺差异大(金需氰化,锑需浮选),设备调试耗时,双重减产。
三、销售端:价格倒挂+库存积压,锑价暴涨却“赚不到钱”
1. 价格异常:长协锁价 vs 市场暴涨:
二季度锑精矿销售均价不足14万元/吨,远低于国内18万元/吨、欧洲41万元/吨。结合历史数据(2025年一季度锑精矿8万元/吨,毛利率45.6%),推测:
- 长协协议绑定低价:早年签订长协单锁定低价,虽2025年锑价暴涨,但仍需履行协议,导致“卖得越多、利润被锁死”;
- 产品品质缺陷:低品位锑精矿(如实际品位<0.5%)无法满足高端市场(欧洲)的品位要求,只能低价销往国内小厂,高端溢价完全落空。
2. 库存积压:产销衔接彻底断裂:
二季度锑产量535吨,仅销售57.84吨,库存积压率超89%。叠加冶炼厂4月才投产,此前锑以“精矿”形式存在,选矿→冶炼→销售的链条未贯通(精矿无法及时转化为终端产品,只能滞销)。
四、深层隐患:资源、技术、管理的系统性失效
1. 资源禀赋误判:
可研报告锑品位2.00%、金0.73g/t,但实际锑平均0.65%(仅32.5%)、金虽1.16g/t略高,但高金段占比极低。暴露 前期勘探数据严重注水,将“局部矿段”当“整体禀赋”,彻底摧毁产能核算的基础。
2. 工程化能力不足:
- 采矿端:无法高效衔接矿段(如高金矿段开采效率低,低锑矿段选矿成本高),反映 采矿规划、设备适配的底层缺陷 。
- 冶炼端:新厂投产半年仍未达效,良品率、效率偏低,暴露 技术整合、工艺调试能力薄弱,无法将选矿成果转化为商品。
3. 管理策略混乱:
- 2024“重金轻锑”→2025“重锑轻金”→2025Q2“重回金”,策略摇摆导致 矿段开采断层、设备频繁调试,产能释放周期无限拉长;
- 信息披露模糊:未解释“产金增产失败”“锑价暴涨但低价卖”等核心矛盾,市场对 资源真实性、经营可持续性的信任崩塌。
总结:塔铝金业陷入“死循环”,亟待破局
- 资源端:金锑矿段分离+品位远低设计,彻底摧毁产能核算的基础;
- 生产端:模式切换暴露矿段衔接、设备适配的系统性问题,陷入“顾此失彼”的低效循环;
- 销售端:长协锁价+低品位产品,导致“锑价暴涨却赚不到钱”,库存高企进一步挤压现金流。
若2025下半年仍无法证明 “高品位矿段可采、冶炼厂满产、销售渠道突破”,塔铝金业极可能长期沦为“设计产能50%以下”的低效项目,甚至面临资产减值风险。市场需警惕“纸面资源”与“现实产能”的巨大鸿沟,重新评估项目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