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殷高峰
8月22日晚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9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52.31亿元,减亏幅度同比超过50%。
“主要受益于运营提效促进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下降,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减少。”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同时,公司凭借其领先的差异化BC技术,开启新一轮技术引擎驱动。
“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探底,行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的艰难局面。”上海济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丁炳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行业的“内卷”,本质上是行业阶段性供需错配与同质化竞争的双重挤压。在此背景下,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和差异化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穿越周期。
凭借BC技术的差异化优势,隆基绿能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上半年,隆基绿能BC二代组件出货约4GW,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尤其在欧洲、亚太等高价值市场表现抢眼。
“BC技术不仅实现了差异化突围,更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高效、美观、可靠’的形象。”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隆基绿能的HPBC 2.0技术已实现全面量产,其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4.8%,良率稳定在97%以上,其推出的HIBC组件更是将量产效率推至25.9%,功率突破700W,成为全球效率最高的工业化光伏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性能领先,更具备抗水汽、耐高温、高载荷等卓越的可靠性。”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还通过“产业协作+专利布局+商密保护”构建了完整的BC技术生态圈,从装备、辅材到原材料,隆基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确保技术领先性与供应链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绿能仍在不断地刷新效率纪录:BC电池研发效率达27.81%(ISFH认证),BC组件研发效率突破26%(NREL认证),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迭代能力。
隆基绿能在BC领域领先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获得各类授权专利3500多项,其中BC相关专利480项,覆盖新型钝化接触技术、金属化等关键环节。
“先进技术驱动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现,基于行业首创TRCz技术的泰睿硅片单产快速提升,并保持成本领先,电阻率集中度持续优化。”上述负责人称,电池组件方面,公司的先进激光图形化、复合钝化、0BB等技术得到量产应用带动了产品降本提效,已开发的无银金属化、高密度组件封装技术将有望进一步拓展降本提效空间。
“光伏产业必须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突破。”在丁炳中看来,近段时间,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光伏行业的“反内卷”,释放出“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强化技术创新引领,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等清晰的政策信号,具有差异化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穿越行业“内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