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宝丰能源(600989.SH)以一份亮眼的半年报交出答卷。8月21日晚间披露的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8.20亿元,同比增幅达35.05%;归母净利润57.17亿元,同比劲增73.02%,盈利增速远超市场预期。尤其是公司有息负债率降至38.34%,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高达79.89亿元,同比增长92.74%,充沛的现金流如同强劲的“造血引擎”,为企业战略扩张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本保障。而支撑其业绩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则源于优质高效的产能布局与多维度的成本控制体系。
作为煤制烯烃领域的领军者,宝丰能源上半年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跨越。随着内蒙古300万吨/年烯烃项目全面投产,公司烯烃总产能扩增至520万吨/年,占全国煤制烯烃总产能的34%,稳居行业第一。这一产能规模不仅超越国内同行,更以单厂3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刷新全球纪录,较油制烯烃项目成本优势显著。
“规模效应正在改写成本公式。”行业分析师指出,今年上半年,在烯烃产品价格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宝丰能源仍能维持30%以上的烯烃业务毛利率,其核心在于产能扩张、技术创新与资源禀赋的深度耦合。
在产品价格下行周期,宝丰能源的成本控制能力展现出惊人韧性。首先,技术创新始终是宝丰能源的核心驱动力。公司三期及内蒙烯烃项目均采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DMTO-Ⅲ技术,单套烯烃装置产能达到100万吨,建设成本较宁东一期、二期烯烃项目显著降低,原料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这种“产研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装置稳定性,也降低了投资成本,成为抵御行业波动的技术护城河。其次,通过智能降本重塑产业成本曲线。在供应链端,通过动态优化采购定价机制,公司将新疆铁路专线运费下浮20%-30%;创新公铁联运双轨制后,装卸时效提升8.09%,公路运输价下降4.75%,铁路运输成本平均降幅达30%。这种“智能+机制”的降本组合拳,构建起难以复制的产业链韧性。
在国内化工行业景气度普遍低迷时,宝丰能源用一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诠释了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中信证券等机构在研报中强调,宝丰能源经营稳健、财务质量向好,宁东四期烯烃项目投产后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资产回报率将保持较高水平,股东回报水平或有较大提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