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多家上市公司在披露上半年业绩的同时,发布了大额分红方案。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统计,截至8月11日17时记者发稿,有58家上市公司发布中期分红方案,其中44家拟进行现金分红,拟现金分红金额合计超720亿元。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期分红逐渐成为新风向,这反映出上市公司对自身经营状况的自信以及对股东回报的重视。这种具备稳定性与可预期性的回报机制,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通过持续兑现的收益承诺筑牢市场信心。
大手笔分红频现
具体来看,在拟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中,大手笔分红频现,且多为净利润增长显著的企业。其中,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藏格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矿业”)等公司拟分红金额居前。
中国移动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2亿元,同比增长5%。公司决定2025年中期派息每股人民币2.5025元(含税);拟派发的中期股息以2025年6月30日汇率折算约合540.83亿元。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公司拟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即45.73亿元作为分配额实施现金分红,以可参与分配的股本45.37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7元。
藏格矿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0亿元,同比增长38.8%,公司计划以15.69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0元,合计现金分红金额约15.69亿元。
多家公司提到,大额分红是考虑到公司盈利能力以及回报投资者。例如,中国移动提到,分红是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提到,中期分红使投资者更加关注公司的成长空间、持续盈利能力和稳定现金流。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额分红直接体现企业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既彰显龙头企业对投资者的诚意与责任,也树立了‘盈利即回馈’的标杆。
“以‘真金白银’回报股东,不仅能增强投资者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信心,更能引导更多企业重视分红、规范分红,推动市场从‘重融资’向‘融资与回报并重’转变。”洪勇说。
一年多次分红成趋势
除了大手笔分红频现外,一年多次分红已成显著趋势。据统计,2024年共有713家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及中期分红方案,比2023年的183家增长了289.62%。2025年这一趋势延续,截至8月11日已有356家上市公司披露分红预案(含一季度及中期)。
政策端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实施多次分红。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提出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的政策导向,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2025年2月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倡导注销式回购,引导盈利和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增加分红频次、提高分红水平,着力提升投资者回报。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从企业自身来看,经济复苏带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现金流改善,尤其是对于龙头企业而言,有充足资金支撑分红。同时,一年多次分红可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价。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年多次分红反映股东回报机制精细化,通过缩短分红周期降低投资者收益波动,契合居民理财从“赚价差”转向“收股息”的趋势。
“在大市值公司与行业龙头一年多次分红的引领下,A股分红正涌现多重新趋势,新兴产业相关公司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兼顾股东回报,一年多次分红的企业持续增多。”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A股上市公司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与回报双提升的新轨道。”北京智帆海岸营销顾问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顾问梁振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市值占比持续提升,现金分红常态化优化了投资者回报机制,回购与增持催生市场新生态,多重趋势叠加,将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