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晚,中国移动(600941)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54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670亿元,同比增长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2亿元,同比增长5.0%;EBITDA(即营运利润+折旧摊销)为1860亿元,同比增长2.0%。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上半年,中国移动CHBN(个人市场C、家庭市场H、政企市场B、新兴市场N)业务中,HBN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47.6%,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人民币1569亿元,同比增长6.6%,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33.6%,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总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有线宽带、物联网卡、家庭设备、行业设备连接)达到38.15亿,净增1.45亿。
此外,中国移动同日晚披露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更好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决定2025年中期派息每股2.75港元;拟派发的中期股息以2025年6月30日汇率折算约合人民币541.99亿元。
公司表示,2025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占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比例将较2024年进一步提升,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高管回应AI业务价值
上半年,中国移动在AI业务方面继续深耕。中国移动打造多模型和智能体聚合服务引擎MoMA,“九天”通专大模型矩阵全新升级,布局超50款行业大模型。“AI+”生态方面,人工智能“焕新社区”正式发布,聚合央企和产业链力量共同打造国家级AI开源开放创新平台。“AI+”应用方面,灵犀智能体月活跃客户超6000万户。AI直接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移动执行董事兼董事长杨杰谈到AI发展潜力时表示:“AI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业务增长也很快,但目前业务体量还较小。对于公司发展而言,AI为公司带来收入、利润增长还需要一定时间。”当前,人工智能算力、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服务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标准等业务,构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收入来源。
例如,中国移动联合能源、水利、农业等行业央企共建行业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AI+DICT签约项目达到1485个,“AI化产品”客户近2亿户,灵犀智能体月活跃客户超6000万户。
中国移动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何飚表示,今年还会加大AI领域的投入。“去年,是我们AI的投资大年,投资金额过百亿元。今年,我们在AI投资上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同时强化AI作为公司核心战略的定位,以此为未来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算力网络方面,中国移动积极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自建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3.3EFLOPS(FP16),数据中心覆盖全部国家枢纽节点,对外服务IDC机架超66万架。
中国移动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李荣华认为,对于中国移动来说,AI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AI作为产品直接销售;二是AI赋能中国移动CHBN不同市场;三是AI赋能内部管理,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各项业务稳步推进
个人市场方面,上半年,中国移动个人市场收入为人民币2447亿元。移动客户达到10.05亿户,净增56万户,其中5G网络客户达到5.99亿户,净增4691万户,渗透率59.6%。
家庭市场保持良好增长。上半年,中国移动家庭市场收入为人民币750亿元,同比增长7.4%。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4亿户,净增623万户,其中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达到1.09亿户,同比增长19.4%,FTTR客户达到1840万户,同比增长264%。
政企市场方面,上半年,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为人民币1182亿元,同比增长5.6%。政企客户数达到3484万家,净增225万家。加速“由云向智”升级,移动云收入达到人民币561亿元,同比增长11.3%。5G垂直行业应用保持领先,5G专网收入快速增长,达到人民币61亿元,同比增长57.8%。
此外,To V车联网市场快速发展,累计服务智能网联汽车超6900万辆,建成首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上半年,中国移动新兴市场收入为人民币291亿元,同比增长9.3%。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40亿元,同比增长18.4%。
公司全面升级“两个新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上半年完成资本开支584亿元;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移动成立中移九天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成全球首个6G小规模试验网,牵头5G—A、6G国际标准立项数量居全球运营商前列。前沿布局持续加速,完成万亿参数级大模型先导试验,推出VLA具身智能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