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证券行业跨境业务布局动作频频。中泰证券向境外全资子公司中泰国际提供3.5亿港元担保以促进境外业务发展;继国泰君安国际后,哈富证券、招银国际陆续宣布获得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近年来,国际业务逐渐发展成为券商提升业绩的重要一环,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速,券商将抓住机遇加速拓展跨境业务,头部券商聚焦业务广度与深度,而中小券商则将寻求差异化发展。
券商积极布局跨境业务
为境外子公司提供担保;在港获批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券商境外业务发展按下加速键。
7月17日晚,中泰证券公告,为增强境外全资子公司中泰国际的实力,促进境外业务发展,当日公司与招商银行济南分行签署《担保合作协议》,以内保外贷方式向招商银行济南分行申请为中泰国际获取境外银行借款开具保函,担保总额为3.5亿港元,担保期限为12个月。公司为中泰国际提供的担保余额为10亿港元(含本次担保)。
在谈及担保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时,中泰证券称,中泰国际为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是公司海外业务平台,其通过下设附属公司开展具体业务。公司为中泰国际本次融资提供担保,可以降低中泰国际融资成本。
给子公司在境外获取商业银行贷款的授信进行担保,是券商为国际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常见方式。业内人士认为,券商通过境外子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有利于多元化发展,开拓新的盈利模式与市场增量空间,而为境外子公司的融资拓展渠道,能够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子公司资金实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海外业务布局。
香港加速推进国际虚拟资产中心建设,获取相关业务牌照成为中资券商开拓跨境业务版图的又一抓手。近日,东方财富旗下的哈富证券、招商银行全资附属机构招银国际相继宣布获批香港虚拟资产牌照。两家机构均拥有“透过综合账户安排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招银国际还有“作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介绍代理人”资质。就在6月,国泰海通香港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获批升级所持证券交易牌照,成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虚拟资产相关交易服务的中资券商。
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表示,通过统一监管标准、明确功能边界与鼓励持牌合规,香港虚拟资产监管体系正由试点探索阶段迈向制度成熟与市场常态化阶段。中资券商虚拟资产交易牌照陆续获批,表明监管方对业务的许可和支持态度。
华西证券非银团队称,中资券商通过升级牌照,有望实现业务扩容,迎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国际业务重要性愈发凸显
近年来,国际业务逐渐成为券商业绩的重要增长极。Wind数据显示,2024年,21家券商中15家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华泰证券国际业务收入占营收总额的比例已超过30%,国际业务对券商提升业绩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在这一过程中,香港仍是券商推进国际业务的“桥头堡”。例如,2024年,中金国际作为保荐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19单,完成美的集团、毛戈平、茶百道、西锐飞机等项目,主承销规模排名市场第一。
东南亚资本市场成为券商国际业务增长新引擎。2024年,银河海外经纪业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市场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均超10%,公司还主导了近年来泰国市场规模最大的IPO项目——泰国信贷银行。
不过,在加速布局境外业务的同时,券商须重点关注展业合规性与经营风险。中信建投非银金融团队认为,券商应平衡好“出海”市场容量和竞争格局、客户需求和资源禀赋,以实现国际业务的平稳增长。
多维度把握业务发展机遇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出七个方面28条措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提出推动证券业国际化,鼓励优质券商依法开展跨境业务,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更好服务跨境业务需求。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未来将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战略:一是在巩固基础能力的前提下提高跨境一体化管理水平;二是提升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核心业务能力;三是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国际化经营质效。
中信证券表示,将坚持香港、亚太、欧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香港业务的竞争力,推动全产品金融服务落地与发展。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全球业务,加大对中国客户本地业务和本地客户中国业务的开拓力度。
国泰海通表示,今年将优化跨境一体化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重点提升交易服务能力、融资服务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和研究能力。
国君金控认为,在跨境业务布局方面,未来行业或将呈现“分层竞争”格局,头部券商将进一步强化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向区域覆盖广泛、业务全面的综合性券商迈进,而中小券商则可能优先聚焦特定市场,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