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技术难度和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核心企业,航发动力(600893)承载着国家高端装备自主化的重任,其未来发展空间远非当前市值所能衡量。在国防安全需求升级、国产替代加速、深化的大背景下,航发动力的万亿市值之路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其核心价值的必然体现。
### **一、大国崛起下的战略核心,航发动力不可替代**
航空发动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安全的核心保障。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国空军、海军装备升级需求迫切,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可控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航发动力作为国内唯一具备全种类军用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的企业,承担着歼-20、运-20、直-20等主力机型配套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任务。随着中国军机换代加速,未来10年军用航发市场规模预计超万亿元,航发动力作为行业龙头,将直接受益于这一历史性机遇。
### **二、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民航市场打开新增长极**
长期以来,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被GE、普惠、罗罗等国际巨头垄断,中国民航发动机严重依赖进口。然而,随着C919大飞机的商业化推进,长江发动机(CJ-1000A)的研制进程加速,航发动力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切入万亿级民航市场。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民航发动机市场需求超5000亿美元,国产替代率若提升至30%,将带来超万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航发动力凭借技术积累与国家支持,将成为这一进程的最大受益者。
### **三、+外贸突破,成长天花板持续打开**
除军用和民用航空领域外,航发动力的技术优势正逐步向燃气轮机、舰船动力、能源装备等领域延伸。随着中国武器装备出口增长,国产航空发动机的外贸潜力逐步释放,如“枭龙”战机配装的WS-13发动机已成功出口,未来更多型号有望打入国际市场。此外,航发动力在维修保障、衍生服务市场的布局,将进一步增强其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稳定性。
### **四、万亿市值是价值重估的必然结果**
当前航发动力市值仅千亿规模,与其战略地位和成长空间严重不匹配。参考国际巨头GE航空(超万亿人民币市值)和赛峰集团(近5000亿人民币市值),航发动力在国产化替代、军品放量、民航突破的三重驱动下,未来5-10年市值增长空间巨大。若国产航发在民航市场实现突破,叠加军工高景气度,万亿市值仅是时间问题。
### **结论:坚定看好,长期持有**
航发动力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大国崛起的核心支柱。在政策扶持、技术突破、市场需求的多重利好下,其成长逻辑清晰,确定性极高。投资者需以战略眼光看待,万亿市值并非幻想,而是对其“大国重器”地位的价值重估。未来,随着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批量列装和民航市场的突破,航发动力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本文不构成投资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