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孵化器为初创企业“育秧”,到龙头企业与园区协同“成林”,再到各方合作伙伴协同的“光合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以“多元主体共舞”的姿态,让产业生态持续生长。
9月4日,临港集团以“共建共享园区生态共生共赢产业未来”为主题的产业生态大会在漕河泾会议中心举办。大会仪式环节通过六大篇章,落地了一系列重磅签约、发布与揭牌活动,全方位展示了临港产业生态发展的蓬勃力量。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临港集团作为上海全市园区招商运营的排头兵、企业专业服务的贴心人、新兴产业投资的主力军角色。2024年,临港集团在沪布局的28个产业园区中,入驻企业营收近2万亿元,工业产值超5700亿元、占全市近14%,形成了向优、向新的发展态势。面向未来,她希望临港集团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能级,进一步增强招商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与广大产业生态伙伴携手共进,为上海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作出新贡献。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在会上表示,临港集团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其核心使命就是构建园区创新生态、产业生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共同成长、上下游产业相互赋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面向“十五五”,临港集团正加快从塔吊林立阶段转向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运营服务,打造一流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围绕创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当好各类创新要素的连接器、放大器。
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翁恺宁在主旨演讲中系统解析了临港产业生态的构建逻辑。据介绍,临港集团深耕产业数十年,在先进制造、科创产业、开放型经济三大领域持续突破,构建起十大赛道齐头并进的产业生态优势。总结临港园区产业生态优势形成的经验,产业集群是基础,创新网络是关键,政府、社会、企业同向发力是保障。为加快临港新片区集聚人气、吸引人才,临港集团近期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打造“创业零成本、梦想不设限”的创新空间,形成新的创新和产业生态,吸引以个人或小团队IP为核心驱动的创业模式。
孵化+投资双轮驱动
在“根深土沃·蓄力生长”篇章,上海市开发区协会秘书长杜玉虎发布了《园区产业生态培育指南》团体标准,为产业生态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标尺。
“固本培根·厚植底蕴”篇章则展示了园区通过孵化载体与资本力量筑牢产业生态的根基。临港集团副总裁陈浩在会上透露,临港集团旗下拥有4家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数量占比达上海全市的1/3;还打造了一批专业孵化器,培育了大量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在漕河泾国际孵化中心,一栋楼就走出了10家上市公司。
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临港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临港集团开展合作,共建国家战略力量产业生态。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人形机器人孵化器、模速空间等4家高质量孵化器迎来泊维胜科技、纭算科技、红与蓝微电子、与光同尘、心影随形、中研海工等6家新入驻企业。


同时,新业坊Lab·中科技物、G60工业互联网、司南生命科技孵化器、临跑欣空间、司南脑机智能孵化器、国际孵化中心等专业孵化器与易和联航、和璞电子、攀升数字、豁苒生物、云熙数链、理微医疗等6家企业代表进行了合作签约。
上海纭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伯涵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临港科创孵化器为公司提供了包括人才、资金和算力等全方位的支持,推动公司在很短时间内就拿到了订单。“作为一家以‘AI+节能减排’为赛道的公司,我们对算力的需求很大。在孵化器支持下,我们的算力几乎免费,这为公司节约了很大一笔成本。”
孵化企业离不开资本的托举。临港集团在会上表示,截至目前,临港集团已布局47只基金,形成近1800亿元的基金规模,挖掘、投资和培育了臻格生物、云汉芯城、天数智芯、智元机器人、华大半导体等一批明星项目。
大会现场,临创蓝湾基金、临创数科基金与强华实业、橙帆医药、格思航天等十余家创新企业签约;临创资本与国投先导、孚腾资本、太保资本、海望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结成“基金朋友圈”,共建基金投资赋能产业发展合作联盟。


作为临港基金的被投企业,同时也是临港园区产业生态中重要的平台型赋能企业,海智在线董事长佘莹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资本、载体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当下推动产业生态与能级跃升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球供应链正在深度重构,人工智能进入发展新阶段,将依托临港的产业生态,共同融入全球产供链、创新链、价值链,通过托举更大的创新,链接更广的市场,把临港创新、中国创新推向世界,也把世界机遇带进临港,带进中国。
以链主企业为牵引
链主企业是产业生态的“脊梁”。在“源浚流长·万木成林”篇章,临港集团发布“筑梦蓝天·一园一谷产业征招帖”,致力于围绕链主企业,引入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大飞机园,为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贡献产业力量。
会上,中国航发商发、特斯拉、君实生物、华大九天、格思航天、道生天合、电气核电集团、米哈游、鹰角网络、万木生源等来自三大重点领域、十大核心赛道的链主及龙头企业代表集体亮相,彰显了临港产业生态的“顶梁柱”力量。
好企业离不开好服务。聚焦“场景+服务”, 临港集团副总裁孟祥生发布《临港集团服务手册》,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从政策到资源的全方位服务,让企业在临港园区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生活更暖心,让临港服务的“金字招牌”更具吸引力。
打造全要素生态服务网络
产业生态的繁荣,离不开各方伙伴协同发力。在“光合共济·聚势同行”篇章,临港集团推出“园区生态伙伴计划”,致力于构建全要素生态服务网络。临港集团财务总监谢维青发布《临港集团金融服务手册》,旨在打造集“银行-投资-保险”三位一体的金融创新生态集成超市,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在产业生态的每一片叶脉。
大会现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5家主流金融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生态赋能伙伴,高力国际、戴德梁行、金杜律师事务所、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日中经济贸易中心等全球顶尖的专业服务机构先后与临港集团签约,强化从金融、法律、知识产权到成果转化等全链条服务能力。



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临港集团依托新片区开发开放的制度优势,将产业生态的版图延伸向全球。
在“雨露润枝·叶展全球”篇章,临港新片区国际汽车跨境数据平台、“跨境通”服务平台先后启动,体现了临港在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赋能开放型经济方面的先行先试,展现了链接全球的开放格局。国际汽车跨境数据平台还迎来中汽数据跨境、临港科技城、现代科魔、优咔科技、蚂蚁众包、保时捷MHP等第一批合作者,各方将携手打造汽车产业数据跨境流动的行业服务平台,为园区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赋能助力。

上海国投与临港集团携手助企
所有的成长都指向共赢的未来。在“生生不息·共赢未来”篇章,临港集团与上检公司、上海科学院签约,携手各方助力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上海国投与临港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上海国赋临港科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两大国资力量将为招商项目提供深度增值的企业服务,链接重要技术生态,打造重点产业集群,持续引导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上海、落地临港,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投促中心和临港集团揭牌成立联合招商中心,双方将在多年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汇聚招商合力,加强产业协同与精准招商,推动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五个坚持”:实现从“房东”到“股东”的转变
翁恺宁表示,面向“十五五”,临港集团将持续强化园区的产业属性、科创属性,弱化开发属性、地产属性,以“五个坚持”打造一流的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
——坚持“链主+配套”,明确主导产业细分赛道,以“定制+投资+服务”模式招大引强,围绕大项目引进配套企业,推动补链、固链、强链、延链,加速集群形成、降低企业成本。
——坚持“场景+服务”,整合园区场景、企业、机构资源,构建“基础服务+增值服务”体系,覆盖技术加速、资金获取、人才引培、生活配套,让企业在服务中实现共赢,打造有温度的产业软环境。
——坚持“基金+基地”,布局特色产业基金、早期孵化基金,形成“接力式”资金加速体系,以“基金+基地”“孵化+投资”实现从“房东”到“股东”的转变,与企业共享发展红利。
——坚持“平台+转化”,对接国家科技力量,联合创新龙头打造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共性技术平台,让科技成果在园区“沿途下蛋、就地转化”,让园区成为“不断长出企业的地方”。
——坚持“园区+政策”,发挥“比政府更懂企业,比企业更懂政府”的优势,以“特色园区品牌+特色政策赋能”形成招商服务合力,让产业在临港快速落地、成林成势。
作者:宋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