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开展学习。
上海作为国资规模大市、外贸强市及全球科技高地,此次学习会呼应了美国、香港等发展稳定币等最新的国内外动向,释放了地方政府探索新兴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的信号。


必须提及的是,上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上海国资系统资产规模庞大,2024年上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0万亿元。
在元宇看来,当下金融监管部门对加密货币持审慎态度,区别于金融部门的合规视角、科技部门的纯技术视角,国资委更强调在产数融合和战略敏捷中,通过牵引国企场景应用,开展和落地技术试验,既能控制风险边界,又能积累经验。
这或就是为什么是上海国资委而非其它政府部门的一个具体原因,也是国资委在上海建设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所在。
据上海国资公众号,学习会邀请了上海国企——国泰海通政策和产业研究院政策组首席李明亮作专题辅导报告。
李明亮首席讲述了加密货币及稳定币的发展历史、类型特点,阐释了全球各地区稳定币的发展战略与监管体系,分析了稳定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就数字货币发展提出了建议。
在讲话中,贺青书记强调了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等领域的运用,这三大领域直指上海国资的优势场景,具有服务实体经济的明确导向。
说两点直观的感受。首先,上海国资委的学习会释放了地方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创新意愿,属于地方层面的探索。目前,中国对加密货币的禁令仍然有效,央行对稳定币的监管也持谨慎态度,短期内不太可能放宽加密货币交易政策,但一定会鼓励区块链、加密技术在跨境支付等领域的加速应用。
其次,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香港的持牌机制等,将为内地提供经验,不排除上海等城市跟进甚至齐头并进探索,在自贸区等特定场景内允许使用合规稳定币进行跨境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