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文婧
8月27日晚间,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纺城”)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锚定“综合集成服务商”新定位,多个新项目实现高效落地,共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8.93%;实现扣非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0.82%。
2025年上半年,轻纺城的数字贸易港项目进入了新阶段。项目冷链区、输送电工程和光伏工程完成竣工验收,物流仓储区与公共智能立体仓正全速推进招商。同时,公司的跨境电商创新中心也启动了规划设计和招商工作,在对外贸易方面,公司加快多式联运发展,与多家一级货代企业开展合作、提供发运站空箱堆存和仓储配套服务,并开设了“柯桥-东兴-越南”物流专线,构建多种高效的多式联运服务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半年报中,轻纺城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将有三大业务创新:一是依托人工智能打造纺织“智能体”,二是加快网上轻纺城平台的升级,三是拓展全球面料贸易与供应链服务。此外,轻纺城还启动了“中国轻纺城AI大模型”、网上中国轻纺城交易平台全面升级等多个项目,计划用“产业+AI+平台”的模式,全面扩展公司的经营业务与经营能力。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轻纺城切入数字化转型深水区,极具标杆意义。其使传统的市场具备了‘算力驱动供需’的新能力,呼应了行业数字化趋势与消费市场的新需求。不仅有助于巩固其全球纺织中心地位,更探索出传统市场向产业互联网进化的现实路径。”
紧抓机遇深入实施“AI+纺织”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到,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轻纺城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轻纺城计划开展“中国轻纺城纺织智能体”综合平台建设项目这一举措,也是公司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紧扣主责主业,深化国企改革、彰显国企担当的重要一步。
据悉,“中国轻纺城AI大模型”项目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行业领先的面料纺织垂直大模型,通过这一模型,用户只需输入文字描述、草图、图像、流行趋势分析结果,真实面料的纹理扫描图,即可自动生成高质量的面料设计效果图、矢量纹理图案、结构化织造数据以及数字化面料样品。后续大模型可应用于设计、制造、营销等多个环节。
轻纺城计划全面升级“网上轻纺城”,包括帘想家、网上轻纺城、全球纺织网等在内的现有平台均将迎来AI数字化升级。
数字经济学者、广州壹通数字技术公司首席公关官罗富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面料数字化在提升了供需匹配效率的同时,也让轻纺城的线下实体市场与线上平台实现同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纺织交易依赖实物样品和人工撮合的模式。轻纺城AI大模型将把碎片化产能变成可搜索、可交易、可预测的“云工厂”。
在此基础上,轻纺城还将在线上面料交易平台整合公司自有及第三方的物流仓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资源。公司将充分应用与挖掘面料展示、需求、采购与交易信息与数据。
全球面料贸易及供应链服务启动
对于公司下一步发展,轻纺城还将推出全球面料贸易及供应链服务。面向国内客户,轻纺城将进行面料代采业务,重点解决其“款式多、单款量小、供应商分散”的采购痛点;面向国外,计划在纺织需求旺盛且贸易环境稳定的国家设立展厅,打造集样品展示、客户体验、商务洽谈于一体的线下平台,同时与线上平台打通。
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轻纺城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建立了纺织品的数字语言体系。通过国际展贸业务把数字化能力延伸到中亚、欧洲、中东等海外市场。这不仅帮助纺织商家解决跨境支付与物流问题,还在供应链博弈中,增强了中国纺织业的话语权。”
前述公司负责人认为,通过开展全球面料贸易及供应链服务业务,可将现有客户资源、市场渠道、品牌影响力等优势转化为贸易业务的竞争力,开辟全新的业务赛道,为轻纺城营收与利润增长注入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8月27日,轻纺城还官宣了与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后者是一家以“AI+3D”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产品Style3D柔性体仿真设计系列工业软件。未来,双方将在面料数字新基建上通力合作,并合作打造出全新的新一代网上轻纺城平台。
郭涛表示,从“搭平台、聚资源”到“引技术、促创新”,轻纺城正为中国传统市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轻纺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