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誉远”)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7.79亿元,同比增长18.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85.71万元,同比增长28.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799.86万元,同比增加21.76%。
广誉远品牌始于1541年,距今有484年的历史,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其核心产品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黄清心丸、西黄丸的制作技艺则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在“健康中国”的战略推动下,中药市场不断扩大。一方面,更多的资本和企业涌入中医药与大健康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头部企业凭借品牌积淀与渠道优势挤压细分市场空间。此外,医保控费控单、二次议价与支付改革带来的双向影响也引发市场波动。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广誉远以“增长”为锚点,围绕“全产业链打造高品质中药”发展战略和“1541”战略框架,坚持“产品为纲、渠道为王、科技为本、品牌为魂”的发展思路,强化、支持与服务经营工作,全力推动公司持续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广誉远的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传统中药和养生酒业务。其中,传统中药实现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14.66%,毛利率达69.42%;养生酒业务收入为2567.3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7.18%,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广誉远持续拓展销售渠道,赋能“国药堂、国医馆、博物馆”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全方位打造广誉远精品中药特色门店运营体系,上半年新增43家终端门店,全国门店总数达505家,进一步强化市场覆盖能力。
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2025年半年报显示,广誉远研发投入达2071.97万元,同比增长15.50%,延续了其“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此外,公司依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厦门大学、重庆大学等顶级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聚焦女性全生命周期管理、抗衰老及认知障碍防治、神经重症救治等多个领域,持续深化高质量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和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研究。
“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强化公司产品的学术壁垒,但需平衡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效率。”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广誉远整体毛利率下滑显示成本压力仍存,需考虑研发成本与盈利能力的协同性。
与此同时,市场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给予了积极反馈。半年报显示,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有7个股东选择增持。吴婉莹分析认为,股东增持既是对公司业绩的肯定,也是对其战略转型成效及长期成长性的认可,尤其在营收与净利润双增的背景下,增持行为凸显对公司在政策利好下渠道优化与品牌价值的信心。
纵观广誉远2025年上半年整体发展数据,吴婉莹表示,广誉远呈现“高质量增长与战略深化”的双重特征:短期依托营收、净利润增长及现金流提升的业绩动能,终端门店扩至505家验证“四足两翼”战略成效;长期则需应对毛利率承压及高估值的挑战,凭借龟龄集等国家级保密配方和文化营销构建的品牌护城河,有望在行业集中度提升中抢占份额,但成本管控与研发转化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