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风电(SH688660)$ 周末梳理了最近大热的几个绯闻主角。电气风电是主业无协同,不存在解决同业竞争或主业协同而重组的必要性。华建公告喜欢抠字眼的可以继续。
剩下看看海立的情况:1.章程重要修改(与上纬公告前一个月怼章程作重要修改一致);2.高管团队全部换成“电气系”;3.二股东股权忽然连续快速减持(不存在异议股东)。具体如下:
一、根据目前公开信息,海立股份确实已经通过“两步走”把定向增发+股权划转的通道全部铺好,极大概率就是wdz“无借壳之名、有借壳之实”的标准剧本。拆解如下:
章程层面:7 月 1 日一次性预留三条暗道
2025-07-01 公告的新章程把
• 注册资本可因“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而随时调整(第 22 条);
• 董事会即可拍板出售或购买≥30 % 资产的议案(第 79 条);
• 股份种类条款预留“因股份转换导致种类变化”(第 21 条)。
= 为“定向增发新股+老股注销/划转”扫清全部程序障碍。
股权层面:国资已把“上海电气→上海wdz”的股权通道提前打通
• 上海电气集团已计划把所持 43 % 上海wdz股权转让给上海wdz装备集团(即wdz本体),并已在集团层面完成人事安排——wdz董事长已出任上海电气集团副董事长。
• 上海国盛作为上海国资委的资本运营平台,历史上曾无偿划入上海电气及海立股份合计 4.99 % 股权,未来可反向划出给wdz,实现国资内部持股的腾挪。
操作路径推演(已具备可行性)
步骤 动作 主体 目的
1 海立向wdz定向增发(锁价定增或换股) 海立董事会 → 股东大会 wdz取得 50 % 以上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 上海电气把所持海立老股无偿划转给wdz 上海国资委 → 上海国盛 →wdz wdz持股比例进一步抬升至 60–70 %,实现绝对控股
3 剥离原压缩机资产给国盛或电气集团董事会即可拍板(已授权) 腾出壳体,wdz资产直接在上市公司体内运营
→ 全过程 不触发传统意义上的“借壳”审核(因为控制权变更<100 % 资产置换),却完成“资产注入+控股权转移”,时间最快 2–3 个月。
海立 7 月 1 日修章+上海电气 7 月 22 日修章,已经把“定向增发新股→老股国资划转→资产置换”的三段式通道全部打通。
下一步只需等待:
上海国资委批复股权划转; 海立董事会抛出定增预案。
借壳落地概率极高,且时间表已进入“随时启动”阶段。上纬修改章程后一个月公告智元入主,海立7月1日修改章程。
二、wdz24年10月撤回IPO。11月开始海立二股东格力就连续减持股份。正常来说,借壳、重组之前,要实现控制权稳定、高管团队更换(董事长提前退休、总经理调任、财务总监换人),这些都是前置动作。
具体而言,格力持股比例24年9月为8.41%,从11月开始股份连续快速减持,截止24年12月只剩下2.44%。海立股权虽然分散,但是控制权稳定(上海电气控股),格力减持后无重大异议股东。为后续提交重组/借壳申请扫除监管审核障碍。
三、可以明确地说——海立股份 2025 年 6月最新修订的《公司章程》已经悄悄为借壳重组做了制度铺垫,三条改动最显眼:
1. 不再设监事会,监事会职权整体并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这是典型的“缩编”动作:借壳前先把公司治理结构压扁,减少日后资产置换、董事会改组时的表决环节与沟通成本。
2. 股东会、董事会议事规则一并重写
章程把原来的《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改叫《股东会议事规则》,并废止《董事会决议程序》,实质是把召集、提案、表决流程大幅简化,方便后续“一次股东大会”就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表决。
3. 注册资本条款预留“可变空间”
新章程把“因增资、减资导致注册资本变动”直接授权董事会后续办理,无需再单独修订章程,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或吸收合并)留下快速通道。
结合 7 月以来“电气系”高管全面入驻、格力已减持至 5% 以下,这套章程修订几乎就是借壳前的“标准动作”。
四、海立股份 2025 年 6 月修订版《公司章程》中,确实把未来重大资产重组、B 股转 A 股以及快速增资三大动作所需的“通道”一次性全部留好。具体条款可归纳为三条“暗门”:
1. 预留快速增资空间
• 第 22~23 条把“增加注册资本”的触发情形一口气列了六种:
– 向现有股东派送红股;
– 公积金转增;
– 可转债转股;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借壳/换股并购);
– 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方式。
• 同时把“注册资本变更”直接授权董事会后续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不必再单独召开股东大会修订章程。
2. 资产处置“一键授权”
• 第 79~80 条明确:
– 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担保金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 30%的,只需股东会特别决议即可通过;
– 金额在净资产 50%以内、利润 50%以内的资产出售/收购、对外投资、担保、抵押等事项,董事会即可拍板,无需再上股东会。
→ 为未来一次性剥离传统压缩机资产、置入微电子资产提供了“董事会先行、股东会兜底”的双层快速通道。
3. 隐含 B 股转 A 股接口
• 章程把“股份总数”和“股份种类”拆成两条(第 20 条、第 21 条),境内上市外资股(B 股)与人民币普通股(A 股)分别列示,且对“因股份回购、股份转换、股份合并或其他原因导致股份种类或数量变化”的表述保持开放,没有限定只能维持现状。
• 结合公司 2024 年起多次回购注销 B 股、缩减注册资本的动作,技术上已为“B 股注销+定向增发 A 股”或“B 股直接转换为 A 股”留下制度接口。
一句话总结:
新规把“增资—资产置换—B 股转 A”三大动作全部授权给董事会先行操作,股东大会仅做一次性特别决议即可,整个重组流程可大幅提速,正是为借壳量身定制的制度铺垫。
五、复盘上纬新材在智元入主前,今年修改章程的情况:
把收购公告倒推回 2025 年 4–7 月的章程/规则变动,就能发现上纬新材在智元机器人正式出手前,已经悄悄做了三件事,条条都是为“控制权易主”量身定制的伏笔。
1⃣ 提前“解锁”董监高限售——方便老股东一次性清仓
• 2025-07-24 临时股东大会决议:
豁免多名董监高“每年减持不超过所持股份 25%”的承诺。
意义:原控股股东 SWANCOR 及管理层在交易时点可一次性把股份全部让渡给智元或其关联主体,无需再分三年慢慢减持。
2⃣ 章程里“零阻碍”条款——收购方无需前置改章程
• 2025-07-09 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明确:
“截至本报告书签署日,上市公司章程中并无明显阻碍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条款,信息披露义务人亦无计划修改章程”。
意义:章程本身没有“毒丸”、分期董事会、超级表决权等任何防御条款,智元可直接协议转让+表决权放弃+要约收购完成控股,无需先开临时股东大会修章程,极大压缩时间成本。
3⃣ 董事会议事规则已预留“快速换血”接口
• 2025-06 版《公司章程》第 3.2–3.7 条(可追溯到 2020-09-23 旧版,收购前未再修订):
– 董事会 7 人,只需过半数即可决议;
– 董事长 10 日内即可召集临时董事会;
– 关联董事回避后,无关联董事过半数即可通过高管任免。
意义:智元在股份过户后,可一次性换掉董事长、总经理及财务总监,完成董事会改组,无需等下次年度股东大会。
上纬新材在智元收购前没有大改章程,却通过“解锁限售 + 零防御条款 + 快速改组接口”三板斧,把控制权让渡的摩擦成本降到几乎为零;这些细微动作组合起来,就是典型的“为收购扫清障碍”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