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阳钢铁”),由安钢集团于1993年11月独家发起设立,2001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600569),位居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第366位。
公司是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产品专业化的千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河南省重要的精品板材和优质建材生产基地,拥有中厚板、棒材、高速线材、冷轧、热连轧等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生产线,培育开发了锅炉容器板、桥梁板、球墨铸管、高强钢、汽车钢、管线钢、耐酸耐候钢、家电用钢、高建钢、硅钢等高端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交通、装备制造、船舶平台、石油管线、高层建筑等行业。高强度水电钢具备接单条件,高锰耐磨钢实现批量生产,低屈强比高性能桥梁钢成功供货中铁大桥局,光伏支架用钢走出国门远销欧盟,周口基地宽厚板产线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轧制107mm特厚低碳含Ni钢板。
聚焦先进钢铁材料做细分市场头部企业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考验,公司聚焦先进钢铁材料,做细分市场头部企业,坚定不移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钢转型”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品种结构创效水平。积极优化产业布局,产销研一体联动,充分发挥销售龙头作用,夯实技术、质量支撑体系,特钢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公司按照“均衡、稳定、高效、低成本、高质量”十二字生产指导方针,高炉高产低耗长周期稳定顺行,生产经营效果持续改善。
安阳钢铁有关负责人说,2025年上半年,围绕先进材料发展目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特钢转型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半年度业绩扭亏为盈。
安阳钢铁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系统降本成效显著。“突出物流降本,系统统筹,科学管理,强化系统管理创新,开展物流降本攻关。”安阳钢铁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表示,公司构建起“铁路干线直发+公铁联运”的多元物流运输模式。突出采购降本,积极研判市场变化,开拓高性价比资源采购渠道,为降本增效提供了强力支撑。突出能源降本,通过扎实推进工序降本、系统节能降本,吨钢综合能耗、自发电比例等关键指标实现提升。
安阳钢铁抓实灵活经营举措,创效能力持续提升。全力开展购坯轧材,积极开拓钢坯供应渠道,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深入推进节铁增钢,扎实推动“一罐到底”冶炼、钢渣回收、入炉结构优化、废钢添加流程优化等措施,有效提高铁水出准率,进一步提升钢后创效能力。加强技术降本攻关,开展合金降本工艺攻关,完善合金降本长效机制。突出“算账”指导。坚持以产品效益测算为指导,持续优化订单结构。
完善质量支撑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推动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发挥销售引领作用,坚持“效益第一”原则,激发销售人员动力,加大新客户开发力度。强化技术支撑体系作用,开发推广汽车用钢、工具钢、硅钢、核电用钢四个大类13个品种,产品研发能力厚积薄发,打造特钢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全面加强基础管理提升运营效能
安阳钢铁持续抓紧抓实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精益制造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大高炉实现自建炉以来最长周期运行。
此外,严抓安全管理,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强化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平台运用。夯实设备管理根基,抓实三级点检、检修标准化等基础工作,设备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升。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有序推进安钢能源管控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智慧高炉系统、高炉“CT”等重点智能化项目建设,顺利通过“5G全连接工厂”认证。加强费用管控,严控各项归口费用,推动管理人员履职担当,成本消耗持续降低,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值得关注的是,安阳钢铁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提高绿色竞争力。
安阳钢铁积极推动“双碳”工作部署,着手建立更为精细化的碳成本管理体系,有效应对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和核查的新变化。加快极致能效企业创建,以“极致能效”为追求,分类制定项目改造提升清单,三大工序能耗逐步改善,极致能效企业创建稳步推进。持续抓好环保长效机制和现场管理,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完善环保治理长效机制,保障环保设备稳定顺行,荣获“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称号,周口基地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公示,绿色低碳发展优势进一步巩固。
组织牵头或参与制订团体标准6项
安阳钢铁介绍,产品研发方面,2025年上半年,研发新产品43个,合计产量9万余吨,产品研发能力厚积薄发,特钢转型迈出铿锵步伐。公司共建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河南省知识产权领军企业、河南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大力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品牌创建方面,公司1项产品AH60系列低合金高强度热轧钢板被认定为“金杯特优产品”;8项产品被认定为“金杯优质产品”,其中包括矿用高强度圆环链用热轧盘条20Mn2A、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C72DA、汽车厢体用热轧钢带AG600XT以及煤矿液压支架用低合金高强度热轧钢板AH80DBD等。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标准制定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组织牵头或参与制订团体标准6项,持续提升企业行业地位和产品品牌影响力,发挥标准支撑引领作用,对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方面,2025年上半年,受理专利75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
项目建设方面,电磁新材料二期一步项目加快推进,预计今年9月份投产,打造高磁感硅钢全产业链条;周口基地全球首条“5600mm+5500mm双超宽机架”全线贯通,实现最宽、最厚、最薄系列板材全覆盖生产,企业装备实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有力提升。(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