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开新局筑基固本谋发展——大湖塘钨矿筹备期交出亮眼“成绩单”发布时间:20
攻坚克难开新局 筑基固本谋发展 ——大湖塘钨矿筹备期交出亮眼“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5-07-31 16:28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信息类别: 制造业攻坚行动 文件编号: JJSZF-202507-69851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5-07-3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5-00221
今年以来,市制造业攻坚办深入贯彻落实《九江市“三大攻坚行动”要素保障工作机制(试行)》,以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全力推动大湖塘暨钨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底采矿投产。
大湖塘钨矿暨钨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包括年采选钨矿原矿660万吨、年产2万吨APT及钨精深加工等项目,是市“三大攻坚行动”制造业重点任务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华书记多次批示、文定市长密切关注、黄强副书记专题调度、水连副市长每周调度,打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壁垒;市制造业攻坚办坚持每周调度、对标对表,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督促派单,定期跟踪困难问题办理情况,适时形成专报呈送总指挥部、专项指挥部领导;武宁县在进一步加强力量的同时建立了“日调度、周汇报”机制,详细梳理、倒排工期,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2025年底山上实现采矿、山下实现投产为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百折终不挠——顺利取得项目“身份证”
作为江西省重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大湖塘北区钨矿自启动前期工作以来,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市、县专班积极破冰,畅通政企联系渠道,通过不懈努力,2024年9月成功取得由自然资源部签发的采矿证,生产规模由0.24万吨/年变更为660万吨/年,开采方式由地下转为露天。此举不仅为项目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甚至开创了全国大型露天开采钨矿的先河。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责任部门无数次的调研、沟通和协调。从与自然资源部的沟通到地方资源的整合,市县两级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确保每一步都精准到位,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明确责任分工,成功解决了采矿证延续与变更中的多项难题,为项目后续开发扫清了制度性障碍。
这张有效期至2049年12月28日的“矿山身份证”,为20000吨/日采选项目建设铺平了道路,标志着江西省重点矿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道路建设高效推进——精准施策保障交通动脉
以“挂图作战+节点管控”模式为驱动,创新机制保障项目外部道路建设高效推进。一标段石门楼镇至田铺公路改造工程(4.32公里)作为矿山主干道,需征地82.9亩,安置区面积158.76亩。采用“专班驻点+一户一策”模式,仅用25天完成征迁,创下同类项目新标杆。公路主体工程于2024年9月提前通车;宅里桥、黄沙港桥分别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竣工,夯实矿区交通基础。二标段建设面对176.88亩征地及行政生活区180.12亩用地需求,通过“村镇联动+分片包干”机制,12天高效完成征迁任务。此外,同步提前启动内部道路征迁,确保4月底实现矿区内外路网无缝衔接,彰显“攻坚速度”。
从挂图作战到节点管控,从专班驻点到村镇联动,以精准施策破解征迁难题,以超常规调度压缩周期,以科学统筹和高效执行为核心,既保障群众权益,又为大湖塘项目按节点推进赢得先机,生动诠释了核心引领作用。
破壁勇前行——矿山准入“清单”再调整
因项目选址涉及生态公益林,受《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限制,项目大规模开发的林地报批、环评审批等陷入僵局。为此,文华书记第一时间就市制造业攻坚行动指挥部办公室报送的两期专报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黄强副书记专题召开大湖塘钨矿项目座谈会,召集工信、发改、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了解工作进度、共商解决方案;陈水连副市长每周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牵头协调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做法,聘请第三方技术单位对现行负面清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估,并结合实际编制了《武宁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评估调整方案》,4月14日,省自然资源厅同意调整武宁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负面清单调整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负面清单涉及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调整方案必须科学合理、符合政策要求;另一方面,调整方案需要得到多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协调难度极大。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最终提出了既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又满足项目开发需求的调整方案,为项目的合规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压矿用地优化——精准破解资源压覆难题
项目用地压矿评估范围与青岭钨多金属普查区重叠,为最大限度减少压覆战略性矿产资源,同时又能满足项目用地需求,采取“总量控制+动态优化”策略,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压矿报告》,动态优化用地边界,确保压覆审批“不越线、不误时”;与省自然资源厅建立“预审沟通机制”,提前确定用地范围边界;通过科学论证与主动协调,为项目后续重新用地预审审批争取时间。5月22日,省自然资源厅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项目重新用地预审问题正式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攻坚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分析压矿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动态优化用地边界,不仅最大限度减少压覆战略性矿产资源,还为项目后续开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与省自然资源厅的高效沟通,确保了审批流程的顺畅,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降级不降责——生态优先原则下的路径突破
林地调降是项目推进中的关键环节。项目涉及Ⅰ级保护林地范围大,调降难度极大,通过与国家林草局和省林业局的密切沟通,明确了调降的路径和方法。省林业局大力支持并悉心指导,与九江市林业局联合开创“分批调降+规划衔接”模式。首批调降:2024年完成第一批次1447.3亩Ⅰ级林地等级调降,并通过省林业局联审;规划联动:将剩余林地区域根据项目推进,提前规划调降期限。目前,第二批林地调降材料已上报,为项目手续推进提供保障。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为类似项目的林地调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红线到绿线——矿区外接道路林地报批的创新实践
外接道路的建设是项目推进的重要保障。通过创新性的“分段报批+负面清单调出”方案,成功解决了道路报批的难题。通过分段报批,确保了道路建设的局部开工,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必要的交通保障。同时,通过加速负面清单调整,为道路建设的全面贯通创造了条件。
人勤春早功不负,奋楫笃行启新程。大湖塘钨矿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创新与传承并行”,打破常规、勇开先河,关关难过关关过,通过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打通政策壁垒,通过创新林地分级调规守住青山底色,借外接道路报批创新平衡开发需求,构建起资源开发与生态人文保护并重的示范模式,为2025年底“山上采矿、山下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2025-07-31 16:28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信息类别: 制造业攻坚行动 文件编号: JJSZF-202507-69851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5-07-3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5-00221
今年以来,市制造业攻坚办深入贯彻落实《九江市“三大攻坚行动”要素保障工作机制(试行)》,以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全力推动大湖塘暨钨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底采矿投产。
大湖塘钨矿暨钨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包括年采选钨矿原矿660万吨、年产2万吨APT及钨精深加工等项目,是市“三大攻坚行动”制造业重点任务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华书记多次批示、文定市长密切关注、黄强副书记专题调度、水连副市长每周调度,打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壁垒;市制造业攻坚办坚持每周调度、对标对表,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督促派单,定期跟踪困难问题办理情况,适时形成专报呈送总指挥部、专项指挥部领导;武宁县在进一步加强力量的同时建立了“日调度、周汇报”机制,详细梳理、倒排工期,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2025年底山上实现采矿、山下实现投产为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百折终不挠——顺利取得项目“身份证”
作为江西省重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大湖塘北区钨矿自启动前期工作以来,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市、县专班积极破冰,畅通政企联系渠道,通过不懈努力,2024年9月成功取得由自然资源部签发的采矿证,生产规模由0.24万吨/年变更为660万吨/年,开采方式由地下转为露天。此举不仅为项目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甚至开创了全国大型露天开采钨矿的先河。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责任部门无数次的调研、沟通和协调。从与自然资源部的沟通到地方资源的整合,市县两级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确保每一步都精准到位,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明确责任分工,成功解决了采矿证延续与变更中的多项难题,为项目后续开发扫清了制度性障碍。
这张有效期至2049年12月28日的“矿山身份证”,为20000吨/日采选项目建设铺平了道路,标志着江西省重点矿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道路建设高效推进——精准施策保障交通动脉
以“挂图作战+节点管控”模式为驱动,创新机制保障项目外部道路建设高效推进。一标段石门楼镇至田铺公路改造工程(4.32公里)作为矿山主干道,需征地82.9亩,安置区面积158.76亩。采用“专班驻点+一户一策”模式,仅用25天完成征迁,创下同类项目新标杆。公路主体工程于2024年9月提前通车;宅里桥、黄沙港桥分别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竣工,夯实矿区交通基础。二标段建设面对176.88亩征地及行政生活区180.12亩用地需求,通过“村镇联动+分片包干”机制,12天高效完成征迁任务。此外,同步提前启动内部道路征迁,确保4月底实现矿区内外路网无缝衔接,彰显“攻坚速度”。
从挂图作战到节点管控,从专班驻点到村镇联动,以精准施策破解征迁难题,以超常规调度压缩周期,以科学统筹和高效执行为核心,既保障群众权益,又为大湖塘项目按节点推进赢得先机,生动诠释了核心引领作用。
破壁勇前行——矿山准入“清单”再调整
因项目选址涉及生态公益林,受《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限制,项目大规模开发的林地报批、环评审批等陷入僵局。为此,文华书记第一时间就市制造业攻坚行动指挥部办公室报送的两期专报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黄强副书记专题召开大湖塘钨矿项目座谈会,召集工信、发改、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了解工作进度、共商解决方案;陈水连副市长每周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牵头协调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做法,聘请第三方技术单位对现行负面清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估,并结合实际编制了《武宁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评估调整方案》,4月14日,省自然资源厅同意调整武宁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负面清单调整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负面清单涉及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调整方案必须科学合理、符合政策要求;另一方面,调整方案需要得到多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协调难度极大。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最终提出了既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又满足项目开发需求的调整方案,为项目的合规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压矿用地优化——精准破解资源压覆难题
项目用地压矿评估范围与青岭钨多金属普查区重叠,为最大限度减少压覆战略性矿产资源,同时又能满足项目用地需求,采取“总量控制+动态优化”策略,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压矿报告》,动态优化用地边界,确保压覆审批“不越线、不误时”;与省自然资源厅建立“预审沟通机制”,提前确定用地范围边界;通过科学论证与主动协调,为项目后续重新用地预审审批争取时间。5月22日,省自然资源厅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项目重新用地预审问题正式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攻坚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分析压矿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动态优化用地边界,不仅最大限度减少压覆战略性矿产资源,还为项目后续开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与省自然资源厅的高效沟通,确保了审批流程的顺畅,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降级不降责——生态优先原则下的路径突破
林地调降是项目推进中的关键环节。项目涉及Ⅰ级保护林地范围大,调降难度极大,通过与国家林草局和省林业局的密切沟通,明确了调降的路径和方法。省林业局大力支持并悉心指导,与九江市林业局联合开创“分批调降+规划衔接”模式。首批调降:2024年完成第一批次1447.3亩Ⅰ级林地等级调降,并通过省林业局联审;规划联动:将剩余林地区域根据项目推进,提前规划调降期限。目前,第二批林地调降材料已上报,为项目手续推进提供保障。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为类似项目的林地调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红线到绿线——矿区外接道路林地报批的创新实践
外接道路的建设是项目推进的重要保障。通过创新性的“分段报批+负面清单调出”方案,成功解决了道路报批的难题。通过分段报批,确保了道路建设的局部开工,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必要的交通保障。同时,通过加速负面清单调整,为道路建设的全面贯通创造了条件。
人勤春早功不负,奋楫笃行启新程。大湖塘钨矿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创新与传承并行”,打破常规、勇开先河,关关难过关关过,通过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打通政策壁垒,通过创新林地分级调规守住青山底色,借外接道路报批创新平衡开发需求,构建起资源开发与生态人文保护并重的示范模式,为2025年底“山上采矿、山下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