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厦门钨业董秘回答投资者盾构刀具业务中看其投资价值提升的几大逻辑
厦门钨业董秘的这则回复,看似只是简单介绍公司在盾构机/TBM刀具领域的业务进展,但实际上透露了公司高端硬质合金材料+工程装备耗材业务的高成长性、高壁垒和广阔市场空间。结合其原有的稀土永磁、钨钼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核心业务,厦门钨业的投资价值正在被市场低估,而盾构刀具业务正是其隐藏“增长极”之一
一、盾构刀具业务的核心亮点:高壁垒+高成长+高客户粘性
1. 技术壁垒高:超粗晶硬质合金+自研耐磨层+先进钎焊工艺
超粗晶硬质合金:比普通硬质合金更耐磨、抗冲击,适用于高硬度岩石地层(如川藏铁路等复杂地质)。
自研耐磨层材料:延长刀具使用寿命,降低客户更换频率,提升掘进效率。
先进钎焊工艺:确保刀具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仍能保持高强度,适配全球主流盾构机(如海瑞克、中铁装备等)。
行业对比:全球高端盾构刀具市场长期被欧美日企业(如山特维克、肯纳金属)垄断,但厦门钨业凭借国产替代+技术突破,已在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中验证性能,逐步打破外资垄断。
2. 市场空间大:盾构机/TBM需求爆发,耗材市场持续增长
(1)国内基建加速(地铁、铁路、水利隧道)
川藏铁路(世界最难铁路工程,穿越横断山脉,硬岩地层占比高)→ 对高耐磨盾构刀具需求极大,厦门钨业产品已成功应用。
城市地铁(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新一轮地铁建设)→ 盾构机刀具耗材市场稳定增长。
水利隧道(如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补汉等)→ 高磨蚀地层需要高性能刀具。
(2)海外市场拓展(“一带一路”基建需求)
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占率超80%(中铁装备、铁建重工等),但高端刀具仍依赖进口。
厦门钨业产品适配国内外各种盾构机机型,有望随中国盾构机出口(如东南亚、中东、非洲)实现耗材出口增长。
(3)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市场
TBM主要用于硬岩隧道(如水电、矿山、交通),刀具磨损更快,更换频率更高,单台设备耗材需求更大。
厦门钨业产品已适配TBM,未来在抽水蓄能电站、矿山开采等领域有广阔空间。
市场潜力:全球盾构机刀具市场规模超百亿元,且每年因设备存量+新开工项目持续增长。厦门钨业作为国产高端刀具龙头,有望抢占外资份额。
3. 客户优质:绑定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基建巨头客户包括: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旗下企业,均为国内基建主力军,订单稳定且长期合作。
商业模式:盾构刀具属于“耗材”,盾构机每掘进一定距离就需要更换,客户粘性强,复购率高。
对比其他业务:相比稀土(价格波动大)、钨钼(周期性较强),盾构刀具业务现金流更稳定,且受益于“基建稳增长”政策,抗经济周期能力更强。
二、厦门钨业整体投资价值提升的三大逻辑
1. 业务多元化,抗风险能力强
厦门钨业原有业务包括:
稀土永磁(新能源车、风电需求增长)
钨钼材料(硬质合金、军工应用)
能源新材料(锂电正极材料,受益于电动车)
新增亮点:盾构刀具业务(高端制造+基建耗材),进一步拓宽公司“资源+高端制造”双轮驱动模式,降低单一业务依赖风险。
2. 国产替代+高端制造升级的核心受益者
硬质合金刀具长期被欧美日垄断,但厦门钨业凭借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已在川藏铁路等关键工程中验证性能。
未来有望在水电TBM、矿山开采、海外基建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成为“中国版山特维克”(全球硬质合金龙头)。
3. 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当前市场更多关注厦门钨业的稀土永磁(新能源属性),但盾构刀具业务属于高端制造+基建耗材,估值逻辑更接近“工业品耗材”(类似欧科亿、华锐精密等刀具企业)。
若市场逐步认知到其“高端硬质合金耗材”的成长性,估值有望从传统资源股向高端制造股切换,带来估值提升机会。
核心逻辑总结
1. 盾构刀具业务:技术壁垒高+客户优质(中铁、铁建等)+市场空间大(国内基建+海外出口)。
2. 原有业务稳健:稀土永磁(新能源)、钨钼(军工)、锂电材料(电动车)提供稳定增长。
3. 估值提升潜力:若市场认知到其高端制造属性,估值有望从资源股向高端制造股切换。
综上所述,本人将密切关注厦门钨业基本面走势,并适当加仓。
短期(6-12个月):关注稀土价格、基建投资(如专项债投放)、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进展。
中长期(1-3年):盾构刀具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极,叠加稀土+新能源材料,公司整体竞争力提升。
以上纯属个人操作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