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SZ002594)$ 新华社报道:“比亚迪用十五年时间,让车顶晒太阳变成了生产力。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
比亚迪在 F3DM 车型上试着装了太阳能板
比亚迪花了 15 年时间搞研发,在 2025 年 7 月推出了车顶太阳能板技术。这项技术能让车子自己发电,大大减少了日常通勤的花费。它让汽车从只会烧汽油的 “油老虎”,变成了能自己产电的 “移动发电站”。在油价忽高忽低、大家总担心没电的当下,给车主们打开了一扇关于能源的新大门。

十五年前的 2010 年,比亚迪在 F3DM 车型上试着装了太阳能板。那时候,一天发的电顶多能让车跑两三公里,很多人都笑它是 “玩具”。但工程师们没放弃,在实验室里熬了几千个日夜。为了让发电效率提高 0.1%,团队测试了 37 种材料。最后,他们从昆虫复眼得到启发,把硅片表面做成微米级的凹凸结构,像蜂巢那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这样一来,电极的接触面积扩大了 3 倍,电力损耗减少了四成。这项设计让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效率突破了 23.18%,功率达到 720 瓦,相当于同时点亮 400 盏节能灯。更妙的是车顶的叠层滑动结构:停车时,第二层光伏板会自动展开,像向日葵一样跟着太阳转;开车的时候,它就完全收起来,风阻系数降到了 0.23Cd 以下,比普通 SUV 低了 18%。
在零下 30℃的漠河极寒测试中,搭配的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电池升温速度快了 2.3 倍,光伏板还能稳定发电。杭州有位车主试过,每天上下班全用太阳能发电就够了,每个月的油费从 1200 元降到了不到 200 元。北京的用户把车停在停车场晒 8 小时太阳,车子续航能多出来 67 公里,相当于免费加了 5 升油。最明显的是秦 PLUS DM-i 车主的反馈,高速上一箱油比老款多跑 200 公里。2025 款汉 DM-i 加装这项技术后,平时上下班几乎不用加油。
成本方面也很有优势。比亚迪自己生产的 HJT 电池,每瓦的成本比从外面买低 40%,选装价只要 8000 元。按每天节省的油量算,三四年就能把钱赚回来。如果一年开 2 万公里,光油费就能省下 2500 元,差不多够一次长途旅行的油钱了。更方便的是,光伏板表面有自清洁涂层,下雨冲一冲就能把灰尘去掉,连洗车钱都省了。
这项技术还藏着对未来的规划。比亚迪已经申请了叠层太阳能电池专利,把钙钛矿顶电池和晶硅底电池结合起来,实验室里的转换效率突破了 33.9%。工程师说,下一代可折叠的柔性太阳能膜会覆盖引擎盖和车门,下雨天的发电量能达到晴天的 70%,彻底摆脱 “靠天吃饭” 的限制。现在这个配置已经符合工信部的新规,还被设成了标配。随着车网互动技术的发展,以后车子能在用电少的时候存电,用电多的时候反向送电,成为家庭能源系统的一部分。
经过 15 代的更新、烧坏 40 多套原型机后,这项技术终于从实验室走到了量产阶段。当车主们发现充电枪用得越来越少的时候,可能才真正明白工程师那句话:“我们不是在造车,是在重新定义获取能源的方式。” 就像新华社报道里说的:“比亚迪用十五年时间,让车顶晒太阳变成了生产力。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 这场安安静静的能源革命,你准备好加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