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要有差异化,不然最后就是惨烈的价格竞争。
网友:企业可以通过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低成本、差异化和专一化。

长期来讲,低成本是靠不住的,差异化最重要,专一是产生差异化的基本点。
网友:《穷查理宝典》里提到,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比如麦片,经常做一些促销打折活动,但是大家都活得很好;而有一些行业最后只剩下几个寡头,但是谁都不赚钱。我没有想通,为什么会存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
我觉得决定因素是差异化。比如航空公司,由于产品几乎没办法差异化,最后只能靠价钱。你可以查查从北京到广州的各航空公司的票价,我猜一定几乎是一样的。而麦片毕竟是吃的东西,不同牌子的东西口味不一样,买的人不会因为5%的折扣就换口味。
iPhone 也是类似的情况,习惯用 iPhone 的人是不大可能因为别的手机便宜一点而换的。以前人们常换手机,是因为各手机之间差异化其实非常小,所以新的功能和外观会吸引人们去换。iPhone有可能会是实际上最便宜的手机,你只要看看你抽屉里那些已经不用了的手机就明白了。
网络游戏其实也是一个有相当差异化的产品,虽然不玩的人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对在游戏里面的中坚玩家而言,社区和感觉的差异实际上是巨大的,不那么容易换。能够持续有用户喜欢的差异化产品的公司往往就有了很好的生意模式。
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行业内的企业越难赚到钱。航空公司是极致,就是因为产品差异化小。还有一个极致的例子,就是现在很多做太阳能硅片的,下场会比航空公司还惨。
网友:造纸、纺织是不是和硅片一样?在我看来产品也没有太大差异化。饮用水或医药算不算没有差异化的行业?
感觉最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就是硅片,因为用户最后只会关心每度电的成本,所以这个行业实际上是效率的竞争。长期而言,只有某些能真的做出高效率光电转换的产品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而且它们的产品以后很可能就是发电厂。
航空公司的差异化也非常小,除非某航空公司的安全性被怀疑,否则消费者的关心点会主要集中在从a点到b点的成本。当然,服务态度会有一点点差异(如果服务态度很不好则会有很大差异)。所以以上两个行业的价格竞争会异常激烈。
你说的其他几个行业的差异化程度都比这两个行业或多或少要高一些。有些行业看起来差异化很小,其实有些"小东西"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化,比如零售行业的地理位置,往往会让人们觉得方便比价钱重要,尤其是价钱不贵的东西。
吃喝的东西心理上的差异化其实很大的,当然渠道的差异化也很厉害,比如可口可乐的护城河中,"在哪里都能买到"这点是非常厉害的。
网友:汽车、手机、电脑、电视机这些行业中的公司绝大部分最后都会失败,幸存下来的几个进化成了最有效率的拼装工,拼装工是赚不了几个钱的。手机行业的下场不会比电脑和电视机行业好多少。
汽车有丰田,电脑有 Mac。我见过真正没什么差异化的产品很少,比如航空业、光伏、纺织等。
突然想到巴菲特说过的那句话:如果你在坑里,至少别再往下挖了。产品完全没有差异化的公司,将来早晚都会出问题的。航空公司是非常好的例子,其他类似50步和100步差别的就不细说了。
网友:不同的白酒口感不一样,喜欢喝茅台的不会因为茅台涨价而买五粮液,因为有用户黏性。家电是大众消费品,而且以功能取胜,用户黏性要差一点。对客户来说,谁价格便宜就买谁的。同样是家电行业,彩电就比冰箱更喜欢打价格战。20世纪90年代彩电行业老大长虹就率先打起价格战,而空调老大格力却没有这么做。
价格战一般在产品差异化很小时容易发生。酒是有很大差异化的东西,至少我感觉如此。喜诗糖果也是有很大差异化的产品。
电子消费品,尤其是成熟的电子消费品的趋势往往是差异化越来越小,尤其在专利保护比较弱的国家里会更明显。
网友:您怎么看产品很难提价?
很难提价的原因很可能是产品差异化不够大,一旦提价用户就会买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
网友:如果某个企业为了增长的原因降价打压对手,同时对手这一年也做得确实不好,是否可以认为企业有些急功近利了?
我认为,一般来讲,对企业而言降价就有点像核武器,能不用就别用,最后对谁都没好处。主动用核武的属于……
网友:价格战后总会优胜劣汰,胜出的大企业会有合适的利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价格战的最后结果往往是优不胜,比如汽车业和航空业。
网友:企业啥时候能开价格战这个大招?
犯病的时候。
网友:企业要去库存,特别是出新产品的时候基本都会对现有产品进行调价。这个调价您怎么看?
这个正常。
$泸州老窖(SZ000568)$ $分众传媒(SZ002027)$ $网易-S(HK|09999)$
#投资干货# #周末杂谈# #投资随笔# #股民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