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推出的两条“卖酒规范”将迎来修订。
近日,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批发规范》)和《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零售规范》)两项行业标准的相关公告,针对这两项规范的修订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
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了解到,前述两条规范系2005年颁发,至今已有20年,其间尚未修订。但是这20年时间内,酒水流通零售行业的发展模式、销售模式以及配套技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相关规范本次修订系为贴合当下行业发展态势作出的改变。
近年来,电商、新零售等在白酒流通和零售领域占比越来越大,甚至对部分传统酒水商业模式带来影响。根据《2024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我国酒类流通行业注册企业数量达940万家,庞大的发展规模与深度调整的行业现状,对酒类流通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
随着行业的发展,由于相关标准的滞后性,目前行业对电子商务和即时零售模式仍缺乏参考性和规范性文件或条例,原有的行业标准体系已无法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对此,征求意见的两条行业规范,将电商及新零售渠道作为重点修订部分。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批发规范》和《零售规范》新修订的条款中,针对电商等渠道有了新的相应规范要求,其中包含了电子商务、数字化转型等方面。
其中在“定义”上,两份文件均增加了“电子商务”“酒类商品电子商务经营者”内容,在《零售规范》中还增加了“酒类商品零售”“配送”“酒类商品配送服务商”的相关定义。例如消费者最关注的“配送”方面,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分类、拣选、集货、包装、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又例如在“酒类商品配送服务商”身份定义方面,则是指提供酒类商品配送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包括自有配送团队、第三方物流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等。
与此同时,两项规范中均在第四章“经营技术条件”和第五章“经营管理技术要求”章节增加了针对酒类电子商务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相关条款。
南都湾财社记者还注意到,为了贴合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两项规范增加了对供应链数字化、仓储智能化升级等条款,以鼓励企业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管理效能。
例如在“经营设备”一栏,增加了“宜采用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等数字化设备。酒类商品电子商务经营者, 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电子支付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确保交易安全和运营效率”的表述。又如仓储管理一栏,针对电商经营者,要求“仓储设施应满足电子商务物流要求,确保商品存储和配送的安全与时效”“应提供配送跟踪服务,确保客户能够实时查询配送状态”。
实际上,相关规范的进一步修订,也是当下酒类流通与零售渠道发生深刻变革的体现,线上渠道的销量大增,正对传统经销与门店模式带来深刻变化,同时也意味着相关部门正加大对线上渠道的管理。
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最近两年线上渠道正进一步“蚕食”白酒线下渠道,2023年酒类线上销售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56.4%,其中白酒及调香酒贡献近900亿元,增速达77.7%。
2024年开始,电商“百亿补贴”加码带来的价格让利,使得此前价高的酒水产品出现“腰斩”,该渠道凭借“出货快”“有补贴”等优势吸引线下酒商增加线上的供货量,随着白酒价格不断下行及倒挂,不少线下酒商开始通过线上出货清库存,同时回笼资金,这也导致线上酒水相关增长正在提升。
与此同时,酒类即时零售模式同样出现大幅增长,这一联动线下门店的商业模式同样受到线下门店青睐。《2025夏季即时零售冰品酒饮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5年6月相比5月,即时零售渠道冰品酒饮零售额环比增长41%,明显高于全渠道(+12%)。在淘宝闪购及饿了么,今年6月冰品和酒类订单则分别环比增长91%和50%。
业内分析认为,当前酒类零售连锁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新零售场景、供应链升级等领域快速发展,但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人员资质等方面仍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随着新规范落地,行业在新规范指引下向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