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海南机场设施股份有限公司(600515.SH,下称“海南机场”)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业绩表现仍然承压。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6%;期内实现利润总额1.80亿元,归母净利润1.2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机场的报表已经出现业绩回暖,一方面得益于主业发展稳健,基本盘稳固。今年上半年,海南机场在国际航线拓展、重点项目推进及财务结构优化等方面均有明显进展和改善。
另一方面也受益于未来多重利好因素的预期,接下来,海南自贸港年底封关、收购美兰空港以及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将有望为后续业绩反弹注入新动力,重塑海南机场的商业价值。
主动破题求变的“调整期” 业绩表现回暖
过去一段时间,海南机场的业绩表现有明显波动,是其适应经济周期变化,坚定推进“去地产化”战略转型的必然结果,但痛苦与希望并存,这背后是短期调整和长期主义的深度博弈,十分考验其战略定力。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6%。2025年半年报这一份成绩单,体现出业绩已经有所回暖,这也意味着其推行“去地产化”与聚焦机场主责主业的转型战略正在发挥效果。
分主营业务来看,海南机场主要有机场管理业务、免税与商业业务、房地产业务、物业管理业务和其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5.41亿元;项目投资完成 13.41 亿元,公司高质高效抓项目,重点加快存量地产项目去化。
此外,期内机场管理业务、免税和商业业务以及物业管理业务分别实现收入9.78亿元、1.07 亿元、3.60 亿元,加起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2.53%,非地产业务成为了营收贡献的主力。
这种业绩表现是主动调整战略的结果。自2020年以来,海南机场主动破局求变,坚定推行“去地产化”,通过加快存量项目散售去化、大宗销售、出售部分项目公司股权等多种方式逐步退出传统房地产业务。
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时期,同时海南机场还需要把更多资源和精力聚焦在自己的主业发展上,因此坚定不移地推动稳步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与此同时,海南机场虽然正在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但是手中仍持有的产业用地可以进行差异化布局,凭借机场人流、物流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大力打造了免税商业以及临空产业,这部分业务更具有持续增长的想象力。
可以发现,海南机场的战略转型方向,其本质是将原本只能提供“一次性”利润的房地产开发业务逐步转变为可以持续提供利润的稳定型业务。
在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同时,海南机场通过收购做大机场管理主业。
2025年4月,海南机场宣布以23.39亿元收购美兰空港50.19%股份。2025年6月,股东会高票通过收购美兰空港控股权议案。充分彰显公司股东对海南机场收购美兰空港控股权交易的信心,并标志着本次交易又一生效条件达成,后续收购工作有望加快推进。
完成收购后,海南机场将实现对海南岛内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三大机场的统筹运营,形成年旅客吞吐量超5000万人次的大型机场运营集团。
同时,美兰空港在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同比收窄至7020万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亏损2.48亿元已经大幅减少,这表明其主营业务的基本面在改善。
这也侧面体现了海南机场和美兰空港有望在并表后形成互补效应和价值提升,双方不仅可以全面系统推进对各类机场现有资源的深度融合与高效配置,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同时还可以在业务上形成互补,在机场业务、免税业务上进行联动,在临空产业业务上进行差异化布局,最终形成1+1>2的增长效应。
业绩短期波动不改长期价值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海南机场的转型成效正在逐步显现,非地产主业的表现良好,长期投资价值的基础愈发坚实。
2025年上半年,海南机场的非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2%,预计接下来公司行业分类有望由“房地产业”调整为“航空运输业”。
海南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往年火热势头,进出岛人员运输需求旺盛,推动机场业务保持稳步增长,2025 年上半年,公司旗下控股及管理输出9家机场完成运输旅客1337.11万人次, 运输航班起降 8.45 万架次,货邮吞吐量完成8.05万吨;其中,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为公司旗下核心机场,全年实现飞机起降7.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181.3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96万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预计到今年年底,三亚凤凰机场及琼海博鳌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将实现竣工,将分别实现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300万人次的需求。
受益于我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航线扩张进展显著成为另一亮点。上半年公司旗下三大机场境外旅客吞吐量已超112万人次,同比增长34.5%。今年7月27日开通的“法兰克福曼谷三亚”第五航权航线,更填补了三亚与西欧核心航空枢纽的航线网络空白,吸引不少欧洲游客经此线路赴三亚度假。
免税业务虽短期承压,但长期价值依然稳固。上半年公司参与的五家免税店实现销售额约27亿元,占全岛免税销售额的16%。随着自贸港封关运作临近,公司正通过优化商业布局、引入新品牌等措施提升竞争力,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离岛免税政策优化升级。
三大机场的临空产业布局将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比如说海口美兰机场临空,将打造成为海南自贸港飞机维修、低空经济、航空物流、科技研发、临空高端制造的港产融合示范区;三亚凤凰机场临空,将打造成为跨境贸易、商贸会展、免税消费等新兴服务业态示范区;琼海博鳌机场临空则打造成为依托博鳌论坛会展经济以及通航产业为主的一站式服务基地。
数据显示,海南机场通过参股方式持有海口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10%股权,该项目自2022年投产以来已累计完成超2200架次飞机维修、近270架次整机喷涂及5.5万件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覆盖国内外近50家航空公司及飞机租赁公司,大幅提升海南地区飞机维修业务规模及影响力。
与此同时,公司2025年3月全资成立海南领航低空产业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海南机场集团2025年6月完成海南通航飞行服务站收购,该服务站是国内首个通过军民航“双认证”的飞行服务站,是自贸港低空飞行活动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后续公司可充分依托控股股东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虽然业务尚处筹划阶段,但已为未来增长预留空间。
封关助力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最后倒计时,这将为海南机场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提供历史性机遇。
为了助力封关运作,海南机场旗下三亚凤凰机场、琼海博鳌机场涉及的4个关键封关项目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为封关运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中信证券指出,海南自贸港封关最大的意义在于贸易端的开放,长期利好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离岛免税政策在额度与限制方面更具优势,叠加封关后海南吸引力提升以及人流增长,将推动旅游零售市场整体发展。景区、酒店、旅游零售商、出行服务商等相关经营主体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受益。
东吴证券近期研报认为,海南机场融入海南国资后开启新的高质量发展,定位打造自贸港空中门户,有望持续享受海南赴岛游的繁荣及未来自贸港政策红利。
未来,海南机场将利用第七航权、保税航油、85国免签等政策优势,新开、加密更多国际航班,切实搭起境内外旅客往来自贸港的便捷“空中桥梁”,助力海南打造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高质量建设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区域航空门户枢纽。
同时,海南自贸港将进一步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持续吸引国内外总部企业入驻,对海南机场的机场业务、免税业务、持有型物业及酒店业务形成积极促进作用。
海南机场的转型犹如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海南机场短期的业绩波动,是主动剥离地产业务、聚焦机场主业必经的“阵痛期”。
然而,非地产主业的稳步增长、国际航线的快速扩张以及为自贸港封关所做的充分准备,都为其长期价值奠定了基础。
随着封关运作临近,海南机场的枢纽地位和流量价值将日益凸显。对于投资者而言,此刻需要的或许正是那份“静待花开”的耐心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