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琦
8月27日,方大特钢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8.75%,在钢铁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报显示,第二季度末较第一季度末,方大特钢前10名股东中多家机构进行了增持。其中,控股股东方大钢铁增持1805.09万股,持股比例增加0.78%,彰显对方大特钢未来经营发展的信心。同时,北上资金、金融机构等投资者跟进投资增持,体现资本市场对方大特钢战略方向、业绩稳健性与成长潜力的持续认可。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29985亿元,同比下降5.79%;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63.26%;平均利润率1.97%,亏损面23.86%。
在此背景下,方大特钢积极应对强供给、弱需求的市场挑战,坚定执行钢铁行业“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以效益为导向,走“低成本、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大力降本增效,同时坚持普特结合的产品路线,抓住商用车市场回暖带动弹簧扁钢需求的市场机遇,系统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实现了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良性局面,彰显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方大特钢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方大特钢一方面通过错峰用电、优化煤气和蒸汽平衡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通过精准调度、优化运输路径和常态化设备保养,上半年节约柴油成本19.24万元,油耗同比下降7.17%。这些举措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也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能源的高效转化,方大特钢深入挖掘钢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余热余气余能用于发电,围绕“低碳消耗循环利用,降低一次能源消耗,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的操作思路,精心强化生产组织,注重各工序间的动态衔接;做好重点设备、关键部位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时消除影响发电的不利因素,确保发电机组稳定运行;开展发电攻关,建立挑战奖励机制,制定日发电量、月发电量攻关指标,做到“度电必争、千瓦不让”,有效提升发电效益。
创新推动升级式发展
2025年是方大特钢的“创新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与跨界战略协同,加速推进传统钢铁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今年以来,方大特钢与华为深入推进战略合作,在企业数据治理体系与应用、大模型在钢铁行业的场景应用、信息安全、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不断丰富企业数据资产、服务共享与应用场景,合力打造钢铁行业大模型和绿色低碳数据中心。
同时,公司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材料研发与产品验证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部分产品已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底盘系统。
长期以来,方大特钢将精细化理念延伸至绿色发展中,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能源高效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上半年,方大特钢深入挖掘余热余气余能发电潜力,配置高炉煤气余压发电、烧结余热发电等设备,并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强化设备维护,确保发电机组高效运行。
此外,方大特钢还通过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据测算,相关改造有望提升关键设备综合效率15%以上,年节约能耗成本约1200万元。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公司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半年,方大特钢以精细化管理为引领,通过全流程降本增效、精准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不仅在行业低谷中保持了盈利,更以扎实的举措为未来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方大特钢将继续深化精细化管理,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升级,巩固行业标杆地位,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