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27日,PB=0.78破净23.8%,市值83.77亿不足营收1/10)
一、基本面利好与市值崩塌的荒诞割裂
政策与订单双支撑
边疆基建爆发:西藏/新疆订单占比升至25%,中标G318林芝改造(28亿)、特高压换流站(15亿),受益西藏“十四五”交通追加投资3000亿。
新兴业务高增:智能制造、港航工程新签合同同比增112%-480%,转型科技建造态势明确。
财务指标稳健:2025Q1营收145.42亿(+7.42%),股息率5.64%行业领先,社保基金Q2加仓。
市值表现溃败
估值深度破净:PB=0.78(行业均值1.2),市值仅83.77亿,不足2024年营收965亿的1/10。
股价长期低迷:近7日跑输大盘5.06%,年内涨幅+6.21%显著落后上证指数(+13.38%)。
核心矛盾:政策红利+订单放量+高股息三重利好下,为何市值持续坍塌? 二、管理层四大失信行为:数据证实的“压价”嫌疑
增持承诺沦为“纸上表演”
承诺:控股股东建工控股计划增持1%-2%股份(上限2亿元)。
现实:5个月仅增持0.06%(107.53万股),耗资505万元,执行率不足6%。
质疑:增持均价4.69元接近当前股价,是否存在“刻意压价”以低成本完成计划?
回购长期缺位,157亿资金沉睡
现金储备充足:货币资金157亿元,可覆盖2倍回购上限(2亿元)。
行动缺失:破净持续22个月,未启动任何股份回购计划,违背国资委“市值管理纳入考核”政策,过程中没有一个涨停板。
对比同行:宁波建工、中国电建等同行近两年均启动回购,安徽建工成“破净钉子户”。
现金流分配扭曲:股东回报让位垫资
经营现金流恶化:2025Q1净流出26.4亿元,资金优先用于高速公路垫资,而非回购或分红。
@分红承诺跳票:《2025估值提升计划》承诺“增加中期分红”,但前8个月未落实。
投资者沟通渎职:回避核心问题
敷衍问询:对“为何不回购”“破净对策”等关键问题避重就轻。
调研冷遇:半年仅接待2家机构,远低于行业均值。
三、灵魂四问:呼吁管理层公开回应
增持严重缩水
剩余1.94%增持计划(需耗资1.5亿)能否在10月29日前完成?若不能,是否构成虚假陈述?
回购长期缺失
手握157亿现金,破净23个月仍不回购,是否默认公司无投资价值?
现金流分配逻辑
为何26.4亿现金流净流出用于项目垫资,却拒绝拿0.1%资金(1570万)回购提振信心?
市值管理KPI缺失
董事长杨善斌公开强调“国企责任”,却从未提及股东回报——是否故意规避市值考核?
四、行动呼吁:投资者团结问询,倒逼透明化
预征集提问(最后24小时)
路径:登录上证路演中心,在“提问预征集”栏目提交问题(截止8月29日16:00)。
核心问题模板:
“请量化说明2025年回购与增持的执行时间表及资金保障措施。”
“中期分红何时兑现?分红率是否提升至40%以上?”
现场质问(9月1日业绩会)
时间:9月1日11:00-12:00,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
策略:要求董事长杨善斌、财务总监刘强直面问题,拒绝模板化回应。
维权备选方案
联名提案:若中报(8月30日披露)再现“现金流恶化+回购停滞”,联合5%股东发起罢免董事提案。
监管投诉:向安徽证监局举报管理层渎职(依据《公司法》第152条)。
结语:勿让基本面沦为市值溃败的遮羞布
安徽建工的困局本质是 “优秀资产”与“无能治理”的撕裂。当政策东风与订单放量全部沦为背景板,唯一能拯救投资者信心的,只有管理层的彻底问责与行动兑现。
标语:
增持别演戏,回购动真格!
破净不可怕,可怕是心盲!
9月1日业绩会,让我们以问询为剑,刺破沉默的脓疮!
(本文数据均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及权威财经平台,欢迎转发问责)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