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日前,中国动力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76.51亿元,同比增长11.22%;归母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93.35%;扣非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增长106.39%;基本每股收益0.41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161元(含税)。
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新签合同额339.19亿元,同比增长25.42%,在手订单同比、环比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手持合同额627.94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7.24%,主营业务“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上半年,作为公司传统优势板块的船用柴油机业务实现量价齐升:交付量增长18%的同时,单价提升有效拉动毛利率。更值得关注的是业务结构性变化——新接订单增长47%,其中低碳机型占比超60%,这意味着产品结构正快速向高附加值、低排放方向转型,与全球船舶减排趋势高度契合。
半年报显示,公司在柴油机领域取得新突破:大功率甲醇双燃料低速机10X92DF-M-1.0-LPSCR实现交付应用。据相关资料,该机型为全球首台10X92DF-M甲醇双燃料低速机,标志着公司率先攻克“甲醇燃料”领域“卡脖子”难题,可助力船舶实现零碳排放,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这一突破恰逢政策窗口期:根据《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到2025年我国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需超过50%,政策红利正加速释放。
与此同时,双燃料发动机矩阵的完善让公司在绿色船舶竞争中占据先机。上半年,公司8S50ME-C9.7-GI-HPSCR双燃料发动机顺利交付,甲醇双燃料主机12G95ME-C-LGIM-EGRTC完成交付,中速双燃料发动机8M450DF完成性能调试。至此,公司已实现LNG、甲醇、氨燃料动力机型的全面覆盖,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2030年减排标准要求。而IMO2023年温室气体战略明确提出,到2030年国际航运碳强度需降低至少40%,零碳燃料占比需达到5%-10%,中国动力的技术布局正与这一全球标准同步推进。
机构研报指出,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241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5%;新接订单量44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在此行业背景下,中国动力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船海产品生产交付数量仍实现逆周期快速增长,船海产业新接订单亦维持较快增长态势。
作为国内领先的动力装备企业,中国动力在立足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加快高端、绿色、智能新产品研制步伐。上半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13.79亿元,同比增长41.74%。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的七类动力板块,基本覆盖市场主流动力系统类型,可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依托多元化布局,公司持续优化赛道发展路径,通过化学动力板块切入新能源领域,未来盈利增长空间将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