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9 04:04:30 股吧网页版
高杠杆扩张深陷高负债困局 双良节能豪赌光伏进退两难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历经大起大落的光伏产业链上,有的公司创造了爆发式成长的“神话”,有的公司却因高位时段高负债扩张,导致业绩深陷巨亏泥潭,进退两难。

  坐落于江苏江阴的双良节能就是后一种情形的典型案例。相比于其他跨界光伏生产的企业,双良节能曾具备较好的跨界基础。作为光伏设备生产商,双良节能有进入光伏主产业链的天然优势,同时其节能节水设备,也可以为光伏产业基础运营提供支撑。

  2021年初总资产约40亿元、年净利润不足2亿元的双良节能,在两年内抛出了287亿元的投资硅片生产计划。激进的扩张战略,让公司快速跻身硅片产能前列,但苦果来得也快,2024年光伏市场行情也掉头向下,公司开始大幅亏损,资产负债率迅速飙升。

  尽管近期光伏行业开启“反内卷”行动,多晶硅价格出现反弹,但下半年的光伏市场依旧充满了变数。身负百亿级债务的双良节能将如何渡过难关?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围绕公司战略得失、定增项目进展以及如何降低负债率等问题采访公司高管,截至发稿,对方不作回复。

  豪赌光伏高杠杆扩张

  时光倒回到2021年,光伏产业高歌猛进,彼时主营多晶硅炉的双良节能接连斩获订单。狂热之下,公司盯上了更大的炙手可热的蛋糕——下游单晶硅及硅片市场。

  当年2月8日,公司公告,拟投资设立包头双良单晶硅科技有限公司,作为GW级大尺寸单晶硅棒、硅片项目的投资运营主体。在公司高管看来,从光伏设备生产商拓展到下游硅片产业,这算不上什么跨界。

  但双良节能当时还是在公告中提示了风险:硅片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该行业的资金压力会较大。如今看来,这一风险正成为后续扩张中的现实问题。

  当年3月15日,双良节能公告拟对外投资包头一期2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70亿元,建成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生产项目。

  如此大手笔投资引起了上交所的警惕。当年5月24日,上交所给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督促公司审慎稳妥进行对外投资并合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不过,此后一年,双良节能相继抛出多个巨额光伏扩产计划。

  2022年1月28日,双良节能披露拟启动二期项目(20GW)的投资建设规划,总投资62亿元;当年4月6日,双良节能又披露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2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当年5月24日,双良节能披露拟建设“50GW大尺寸单晶硅拉晶项目”,总投资105亿元。

  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如此巨大规模的光伏投资,对于双良节能而言可谓“豪赌”。

  公开资料显示,在2020年末,双良节能固定资产仅4.43亿元,资产为41.09亿元,当年营业收入20.72亿元,归母净利润只有1.37亿元。

  大扩张背后是高杠杆。回溯公告,为满足扩产的需要,公司动用了借款、可转债等融资方式。

  借款方面,公司拟对外借款额度从2021年的30亿元,逐年提升至2024年的150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利息费用从2021年的0.35亿元飙升至2024年末的5.48亿元。

  此外,双良节能还采用了定增、可转债等模式筹集资金。

  2022年8月,双良节能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35亿元,用于支持40GW单晶硅一期项目(20GW)和补充流动资金。很快,双良节能又抛出了可转债预案,拟募资金额不超过26亿元,用于支持40GW单晶硅二期项目(20GW)等。

  可转债发行后4个月,双良节能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5.6亿元,投向38GW大尺寸单晶硅拉晶项目等。然而这次募资至今尚未实施。

  伴随着大扩产、大融资、大订单的轮番披露,双良节能股价飙涨。2021年2月跨界至2022年8月的一年半时间,公司股价涨幅近400%。

  大扩张酿出苦果

  狂热过后,就是漫长的理性回归。自2023年下半年起,光伏行业步入深度调整的下行周期,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双良节能高杠杆扩张的产能,在度过了2年的甜蜜期后,便于2024年遭遇寒冬。

  公开信息显示,双良节能2024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近100GW的单晶硅产能,并快速跻身光伏硅片环节产能前三。

  价格战此起彼伏,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快速下跌,甚至跌破成本线仍跌跌不休。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硅片价格下跌超过50%。全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

  双良节能与当时大举扩产的其他光伏公司一起,陷入了经营困局。

  2021年至2024年,双良节能营收分别为38.30亿元、144.76亿元、231.49亿元和130.38亿元。四年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0亿元、9.56亿元、15.02亿元和-21.34亿元。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5亿元到-5亿元,仍然深陷亏损泥潭。

  债券评级被下调

  高速扩张叠加行业深度调整,双良节能相关财务指标呈现弱化迹象,这也将考验公司经营与财务风险的驾驭能力。

  初入光伏产业之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尚不足50%,但随着布局深入,该项指标呈现逐级走高状态,至去年末已经高达82.77%。

  随着业绩下滑和财务状况弱化,双良转债评级遭遇下调。

  6月30日,知名评级机构联合资信调降了“双良转债”评级。联合资信确定下调“双良转债”的信用等级至“AA-”。

  总体来看,双良节能资产负债表呈现萎缩状态。自2023年以来,公司资产规模呈现走低态势,而相对债务较为刚性,这导致公司所有者权益从70.75亿元快速下行至46.1亿元。

  联合资信项目负责人牛文婧表示,2024年双良节能货币资金受限比例高,且存货面临较大跌价风险;公司债务规模变化不大,但由于所有者权益下降,公司杠杆率进一步上升,债务负担重,且短期偿债压力大。受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以及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公司利润总额呈现亏损,偿债指标明显弱化。综合公司经营和财务风险表现,其债务偿付能力有所下降。

  此外,新建产能亦备受关注。

  公司在建项目未来存在产能无法有效释放的风险。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建项目计划完成投资70亿元,尚需投资26.59亿元。

  联合资信认为,公司债务负担重,短期偿债压力大。截至2024年底,公司全部债务166.5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占75.73%,同期公司市值不足120亿元,每股净资产为2.45元;公司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分别为82.77%和77.71%。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看,2024年公司利润大规模亏损,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已无法对公司债务本息形成保障。

  行业深度调整已经拖累一批光伏企业,部分企业纷纷断臂求生,行业巨头在“反内卷”呼声中,也开始有所行动。

  乍暖还寒之间,双良节能股价也上蹿下跳。

  不过,行业寒气之驱除,恐难一蹴而就。有业内人士提示,虽然“反内卷”有望为光伏行业带来暖意,但行业还存在不小的现实性困难,不得不引起重视。

  首要问题就是下半年市场需求下降的问题。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但在二季度“抢装潮”落幕后,下半年光伏市场需求可能明显缩减。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今年全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约270GW至300GW。由此可知下半年需求预计仅58GW至88GW。

  回顾双良节能四年来在光伏制造领域的兴衰浮沉,其依托金融杠杆大幅扩产的战略,可谓“勇猛精进”,但面对行业供需关系的快速失衡,激进的布局已经变成了巨大的苦果。

  勇于投资固然精神可嘉,但如何管控好风险却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环节,行不稳,如何致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