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SH601868)$ $东方电气(HK|01072)$ $中国电建(SH601669)$
以下是关于光伏产品碳足迹相关政策的系统性梳理,涵盖国际标准、国内法规及地方试点等关键维度,结合最新动态整理而成:
---
### 一、**国际标准突破:中国主导全球首个光伏碳足迹规则**
1. **IEC 63667-1标准立项**
- 中国牵头的《光伏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 第1部分:光伏组件》(IEC 63667-1)于2025年7月获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立项,成为全球光伏领域首个碳足迹核算国际标准。
- **核心创新**:
- 首次整合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段工艺的实时能耗曲线,提升数据精度;
- 引入“时空权重因子”,修正国际数据库对亚洲电力结构的偏差(准确度提升18–25%);
- 建立三级数据质量分级体系(初级/中级/验证级),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
- **进展**:2025年10月启动中、德、美、马四国制造基地的国际比对实验,通威合肥/成都工厂为首批验证场地,预计2027年发布正式版本。
2. **国际协作与影响**
- 中国专家任项目组召集人,联合美、德、希腊、尼日利亚等多国专家共同推进标准研制。
- 标准落地后,预计为全球光伏贸易减少10–15%重复核查成本,并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美国清洁竞争法案提供互认技术基础。
---
### 二、**国内政策体系:碳足迹标识认证与标准建设**
1. **国家层面行动**
- **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2025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认证目录(第一批)》,将光伏组件纳入首批17类产品,要求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和认证体系。
- **行业标准基础**:国际标准以中国行业标准SJ/T 11926-2024为技术骨架,已在国内实践验证。
2. **地方试点探索**
- **深圳盐田区**(2025年7月):投入50万元开展“光伏组件资源循环碳足迹管理标准化试点”,聚焦退役组件回收再生环节的碳足迹量化与标准建设,计划提出3–5项关键标准立项建议。
- **北京碳普惠**(2025年9月实施):将分布式光伏等低碳行为纳入碳普惠体系,通过碳交易、绿色金融实现“低碳行为有价值”。
---
### 三、**产业影响与趋势**
1. **重塑国际竞争格局**
- 新标准解决欧美碳壁垒痛点,预计2026年符合标准的组件在欧美市场占比超60%,2030年相关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
- 头部企业(如通威、隆基)已通过绿电替代、再生材料应用优化碳足迹,抢占区域数据本地化先机。
2. **推动全生命周期管理**
- 政策要求覆盖“制造-运输-回收”全链条,深圳试点探索组件退役再生环节标准,填补循环经济环节空白。
---
### 四、**政策对比与核心要求**
下表概括当前光伏碳足迹政策的核心差异与重点方向:
| **政策类型** | **代表文件/试点** | **覆盖环节** | **核心要求/创新** | **实施主体/进度** |
|--------------------|--------------------------|----------------------|-----------------------------------------------|-------------------------|
| **国际标准** | IEC 63667-1 | 制造(四段工艺) | 实时能耗曲线、时空权重因子、数据分级 | 2027年发布,多国验证中 |
| **国家认证** | 碳足迹标识认证目录 | 全生命周期 | 统一核算规则、认证标识 | 首批试点(3年期限) |
| **地方试点(深圳)**| 盐田区资源循环试点 | 退役回收与再生 | 回收碳足迹量化、再生标准立项 | 2025年11月完成方案 |
| **激励机制(北京)**| 碳普惠管理办法 | 分布式光伏与低碳行为 | 减排量交易、绿色金融激励 | 2025年9月实施 |
---
### 总结
当前政策主线为 **“国际标准引领+国内认证落地+地方场景创新”**:
- **国际**:中国主导的IEC 63667-1破解核算壁垒,助推光伏贸易互认;
- **国内**:强制认证试点倒逼企业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升级;
- **地方**:深圳聚焦回收环节、北京探索普惠机制,补全产业链减碳闭环。
未来随着2025年欧美碳关税全面落地,符合国际标准的低碳光伏产品将成为出口竞争核心要素,建议企业优先布局绿电溯源与回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