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2 17:59:30 股吧网页版
自称润田老板娘:女儿养成“小宗馥莉”,翻版娃哈哈“宫斗”
来源:财中社

  近日,随着润田矿泉水的母公司润田实业将要“借壳上市”,润田矿泉水创始人第四任老板娘主动站出来“自曝家丑”。

  魏苗苗:卖水的那是赚钱的人

  一位昵称是“暴躁十亿姐”的主播在抖音平台上自曝身份,自称江西润田上市公司创始人老板娘魏苗苗,家中还有两家准上市企业“深圳秦沃与深圳汉朔建元”,“爱老公爱女儿爱事业,生命不息,创业不止”。

  在魏苗苗口中,“我老公和宗庆后一样卖水的,卖水的那是赚钱的人啊,那都是老婆多孩子多的啊,我老公结婚四次,生了五个孩子,我和老公生俩,那其他的3个前妻呢,就各生了一个,4个女儿一个儿子。我生了俩都是大千金(女儿)。”

  正逢娃哈哈现任董事长宗馥莉被三位自称其弟妹的原告起诉,宗庆后的身后事闹的纷纷扬扬,在魏苗苗的描述中,所有“卖水的”都“不干净”。

  魏苗苗也承认自己在蹭流量,她回复网友称,“我们家大女儿也是‘小宗馥莉’,也按照同款宗馥莉培养。”

  宗馥莉是宗庆后的“嫡长女”,而魏苗苗的大女儿是创始人的第四子,面对网友提问好像你生的小孩是排后面吧,魏苗苗回复称,“那就看哪个母亲在企业付出的价值更大,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7年,评估一下企业这17年的价值。”

  至于魏苗苗的“老公”黄安根,确实是润田矿泉水的创始人,其于1994年创立润田后,凭借1元定价策略和县乡渠道深耕,迅速成为江西饮用水市场龙头。润田矿泉水2007年获得软银赛富(SAIF)2亿元A轮融资,2008年启动IPO计划但最终搁浅。

  但《财中社》发现,魏苗苗口中的丈夫黄安根早已被润田实业“边缘化”。2013年润田因“首长专供”标签涉虚假宣传被调查,2014年起曝出欠薪、债务问题;2014年润田实业成立并重组原公司,黄安根自此失去控制权,2015年就已经离开,2016年润田实业引入国资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如今的润田实业,实控人是江西省国资委,根据股权穿透持股超91%,而间接控股股东是江西省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西旅游”)。

  至于黄安根此人并不持有润田实业股份。根据企查查相关信息,黄安根旗下只有3家企业目前处于存续状态,其他20家企业均吊销或注销,且黄安根曾担任董事长现已注销的江西润田天然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还显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至于魏苗苗口中的两家待上市公司,其中深圳秦沃注册资本560万元,远不及上市门槛,至于深圳汉朔建元注册资金1亿元,其中黄安根持股28%,为公司大股东。

  润田矿泉水正计划“借壳上市”

  今年5月,ST联合(原名国旅联合,600358)发布拟发行股份及购买润田实业资产的关联交易公告。

  自2021年以来,A股就鲜有ST公司“借壳上市”的案例。ST联合和润田实业的控股股东均为江西旅游,江西旅游持有ST联合19.6%股权,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同时实控润田实业52.4%股权,故而此次收购为关联交易。

  公告介绍,标的公司润田实业主要从事包装饮用水的生产和销售,是行业排名前列的纯净水和矿泉水双驱发展的生产销售厂商,盈利情况较好。但润田实业的隐忧确实存在,按照魏苗苗的说法,十多年前润田收入就有超10亿元,但如今仍维持“原地踏步”,润田饮用水也没走出江西省及周边地区。

  此轮借壳上市,或许让润田实业旗下的饮用水有一个走向全国化的机遇。

  润田实业在2023年及2024年营收分别为11.5亿元及12.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是1.5亿元及1.8亿元,归母净利润率约14%。

  公司的净利率不算低。对比最近曝出给娃哈哈代工纯净水的今麦郎,今麦郎蓝标水每瓶售价0.4元,每瓶水净利润更是只有0.02元,净利率也就是5%左右。据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透露,今麦郎饮用水业务每年有超2亿元利润。

  饮用水成本并不高,纯净水成本更是低于矿泉水。根据同为“卖水的”老大哥农夫山泉(09633)招股书,其主营成本以PET塑料瓶及包材为主,从成本构成来看,公司原材料占营业成本约60%,其中PET比重达到30%,包材占比13%,水占20%左右。

  润田实业以润田纯净水打开市场,其低端产品润田纯净水约1元/瓶,低价水畅销江西省及安徽等周边省份。

  对资产注入方ST联合而言,重组同样意义重大。2024年,ST联合收入3.6亿元,同比缩水37.1%;归母净利润-6370万元,同比下滑275.6%。ST联合2023-2024年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按照“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要求,上市公司年营收连续两年在3亿元以下,或者利润为负就触发退市风险警示。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报显示,ST联合归母净利润约-2000万到-16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722万元相比,亏损幅度差异不大。

  尽管ST联合2024年收入超过3亿元,但其营收连年下降。其实早在2011年开始,ST联合就陷入大亏小赚的“保壳”困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