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格局重塑的并购大戏,正在南粤大地上演。
近日,广东证监局披露,自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以来,广东辖区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27单,涉及金额780亿元;披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超20单,持续位居全国之首。
从并购重组的类型来看,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不仅有巨头之间的吸收合并,也有“大鱼吃小鱼”的收编;不仅民企之间交易活跃,国资并购也层出不穷,同时还出现了境外并购、跨界并购、资产置换等多种形式,涉及半导体、通信、计算机、环保、船舶制造等产业。
南方财经记者观察到,广东上市公司这一轮并购重组浪潮的核心动能,即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产业升级加速器、科技突围新路径的重要战略意义。一方面推动存量资产向高附加值领域集中,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整合资源,突破技术瓶颈。
政策、产业与资本“三重奏”
政策红利释放、产业升级需求与资本杠杆动能的同频共振,成为推动此次并购重组浪潮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广东并购重组迈向“量质齐升”的新阶段。
从政策层面来看,政策红利是开启此轮并购浪潮的重要起因。从去年9月份“并购六条”落地,到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均鼓励各地市完善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传统产业企业并购重组。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本轮并购重组政策有两大重点突破,一是支持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二是允许运作规范的企业基于产业升级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而此前监管对这两方面的并购政策较为谨慎。
一系列新政策支持下,企业间的并购需求迅速被激活。截至2025年5月底,广东全省正在进行中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128家次,涉及金额557.34亿元;其中,重大资产重组22家次,涉及金额159.1亿元。
从产业层面来看,广东资本市场底蕴丰厚,成为推动此轮并购浪潮的核心动能。
在需求侧,广东有大批量的优质上市公司长期深耕主业,对产业发展有深刻认知,具备多维度的投后赋能能力,能够利用并购重组工具高效整合和拓展产业链。
在供给侧,广东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多、体量大、活力强,能够为并购重组市场提供丰富的优质并购标的。今年一季度,广东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5.3%、32.4%,同比增长5.9%、5.3%。
例如,半导体和显示行业是广东的强势产业。过去一年内,TCL科技(000100.SZ)成功实施两起百亿级并购,先是收购LG广州公司增强了IPS产能和技术积累,然后收购华星半导体股权强化主业,合计收购金额为227.62亿元。
TCL科技认为,通过两次并购有利于上市公司强化主业、提升盈利能力,并提升在半导体显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资本层面来看,并购资本不断涌入以及IPO渠道收紧,成为加速并购重组浪潮的主要推手。当前,由于IPO渠道收紧,未上市企业背后资本有一定退出压力,同时以地方国资为代表的并购资本持续涌入,低估值的并购标的受到市场追捧。比如,广州独角兽公司先导电科曾在2024年启动IPO辅导,但因市场环境变化放弃独立上市。同年10月13日,光智科技(300489.SZ)披露重组预案,拟收购先导电科100%股份。
对于原计划IPO的企业而言,通过并购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可以避开了IPO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借此计划收购优质资产,完善产业链布局。
并购重组模式“多点开花”
数据显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中,广东省交易达到581起,是全国并购活跃度最高的区域。从行业看,案例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通信、机械设备、交通运输、汽车、商贸零售、国防军工等领域。
南方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广东并购重组市场不仅数量在急剧增加,而且质量上也有明显提升。行业龙头纷纷下场,百亿级并购屡见不鲜,还出现了境外并购、跨界并购、资产置换等多种形式,呈现“多点开花”的特征。
在境外并购方面,今年6月,专注于环境服务产业的瀚蓝环境(600323.SH)完成收购港交所上市公司粤丰环保(01381.HK),是环保行业高度关注的百亿级并购。
回顾瀚蓝环境的发展历程,从2006年并购南海环保电厂,2014年并购创冠中国,到后来纵横一体化产业链延伸,再到如今并购粤丰环保,数次跨越式发展均是以“战略并购”为抓手。瀚蓝环境负责人表示,此次并购后双方将在垃圾焚烧发电供热、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拓展、绿色环境权益挖潜等发挥业务协同,提升企业整体盈利增长点。
在国资并购方面,广东宏大(002683.SZ)完成收购新疆国资企业雪峰科技(603227.SH),提升“矿服民爆一体化”模式运作水平,将实现年营收向百亿元级别跨越。
广东宏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强强联手,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具备业务协同效益。一方面依托新疆区位优势,覆盖核心市场;另一方面依托雪峰科技硝酸铵产能保供炸药生产,保障提供爆破服务,发挥双方各自产业优势。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提出,2025年已完成的并购项目中,国有企业数量占比50%,金额占比68%。国央企合并有望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推动国央企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上述金融机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翰蓝环境和广东宏大两个案例,是基于产业协同逻辑的并购重组,和部分企业跨界并购的案例相比,这种基于主业开展并购的方式风险要小得多,同时也是监管大力支持的方向。”
在资产置换方面,松发股份(603268.SH)通过并购重组将现有的陶瓷生产资产全部置出,同时置入恒力重工船舶制造资产。此次并购重组不仅避免了松发股份的退市危机,同时也为上市公司置入了优质的资产,对广大中小股东而言,投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并购重组是快速实现产业突围的重要路径。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强化主营业务;通过纵向并购,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通过跨界并购,实现了产业转型和资产置换。
随着广东资本市场规模和活跃度持续攀升,通过并购重组服务科技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有望得到明显提升。
当前,广东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本轮并购重组不仅是企业层面的资源整合,更是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其核心逻辑已从“做大蛋糕”转向“做好蛋糕”,通过科技突破、产业链协同与政策引导,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制度土壤与实践路径。
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体系完备,不仅有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有中国香港的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和澳门的旅游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多元力量的驱动。
国信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开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世界级的金融、航运、贸易、科技和产业中心,就必须在先进制造、交通运输、地产基建、金融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多下功夫,加强大湾区层面的产业整合力度,构建以利益共享为特色的产业链,推动大湾区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据了解,广东证监局将支持和引导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布局,用好政策红利、严守合规底线、规范开展并购重组,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速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认为,下半年并购市场将呈现新的趋势,一是科技型企业并购常态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二是跨区域并购升温。地方政策差异化将推动跨区域资源整合;三是监管层将持续强化并购重组的信息披露和合规审查,企业并购将更注重协同效应而非规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