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领域再迎“国之重器”。
8月26日,记者从上海振华重工获悉,亚洲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这两艘船皆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不仅舱容大,都在3.5万立方米以上,且最大挖深120米,相当于可以在40层楼高的海底作业,标志着我国挖泥船挖深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挖泥船,也被称为“造岛神器”,广泛应用于海洋交通领域,挖航道、建港口、沿海造岛都需要用到挖泥船。尤其随着国内港口建设的大型化、深水化趋势,市场对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需求不断上升。
此次入水的“通浚”轮、“浚广”轮,设计长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拥有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3.5万立方米泥舱容量,一船吹填量就能将一个标准足球场抬高5米。同时,两艘船还具备“大挖深、强破土、远运距、长吹距”的作业性能,搭载了完全自主开发的智能疏浚作业操作系统,典型工况下可实现“智能驾驶”“智能疏浚”。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艘挖泥船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设计研发建造,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问题。具体来看,两艘挖泥船由中交疏浚统筹统建和概念设计,中交天航局、广航局投资并主导设计建造,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负责建造。
“通浚”轮和“浚广”轮最大挖深可达120米。在此之前,我国国内尚无挖深能力超100米的耙吸挖泥船。120米的挖深能力,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深海管沟开挖工程标准,同时也能获取更多砂源,更加适配深远海取砂的需求,并打破国外疏浚公司在高端大挖深工程上的垄断。
“之前我国在超大型耙吸船领域仍属空白,缺乏能满足高端项目需求的核心装备,致使中国疏浚企业在国际高端项目投标时,常因装备门槛而被动出局。”中国交建疏浚事业部执行总经理,中交广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姜松对记者表示,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入水,能够极大增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高端疏浚市场竞争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