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
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
好像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好像也没真正用过计算器做估值。

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没道理投资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当时我要知道网易会涨160倍,我还不把他全买下来?)
正是由于定性分析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大注,或就算下大注也不敢全力以赴。
当然,确实也有一些按按计算器就觉得很便宜的时候,比如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我买的万科。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特例。
我觉得估值在决定卖股票时也是毛估估的,比如当万科涨到3500-3600多亿时,我曾强烈建议我一个朋友应该卖掉,因为我觉得万科要持续赚300多亿是件很困难的事,你花3000多亿去赚不到100亿的年利润实在不是个好主意。如果你真的喜欢万科,可以等一等,将来可能会有机会用同样的钱买更多的股份回来。说实话,我挺喜欢万科的,我想有一天我可能会再投万科的。下次投的时候争取多买些,拿的时间长一点。
巴菲特确实说过伟大的公司和生意是不需要卖的,可他老人家到现在为止没卖过的公司也是极少的。另外,我觉得巴菲特说这话的潜台词是其实市场往往不会给伟大的公司一个疯狂的价钱,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有一点点高估就卖出的话,可能会失去买回来的机会。而且,在美国,投资交的是利得税,不卖不算获利,一卖就可能要交很高的税,不合算。以上纯属个人猜测。
其实现金流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 DCF)就是毛估估的,所以是一个东西。
我非常同意DCF(生命周期的总现金流折现)是唯一合乎逻辑的估值方法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意思,不过是量化了。
我觉得"模糊的正确"指的就是定性的重要性,或者甚至也可以说是要先做对的事情。
我所谓量的说法都是建立在定性分析上的。从10年或以上的角度看,定量分析很荒唐。
定性分析要更准确。比如人们可能很容易知道茅台10年后大概能赚多少钱,但无法准确知道10年后的某一年能赚多少,也没必要知道。对苹果这类公司则更是如此。
$腾讯控股(HK|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阿里巴巴-W(HK|09988)$
#周末杂谈# #股市怎么看# #投资干货# #投资随笔# #股民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