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州大化(SH600230)$ $万华化学(SH600309)$ 在2025年7月科思创德国30万吨TDI装置因火灾停产导致全球供应缺口扩大的背景下,**沧州大化(600230.SH)**仍是TDI减产收益增加比例最大的上市公司。
一、核心逻辑:产能集中度与成本优势的双重驱动
1. 产能弹性与市场地位
沧州大化拥有16万吨/年TDI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约10%,是国内第二大TDI生产商。科思创事故导致全球TDI供应缺口扩大至约5.8%(30万吨/520万吨总产能),而沧州大化的产能在国内仅次于万华化学,且无其他业务稀释涨价红利。其产品出口占比超40%,可直接对接海外高价订单(如欧洲某生产商7月上调500欧元/吨),单吨成本比行业低800元,当前价格下边际利润达6200元/吨。
2. 成本控制与业绩敏感度
沧州大化2024年TDI业务营收占比超60%,产品价格每上涨1000元/吨,净利润增厚约1.2亿元。2025年7月北方某大厂TDI直销价从14000元/吨跳涨至18500元/吨,单日涨幅超30%,若价格维持该水平,单月净利润可达1亿元,季度环比增长12倍。这一弹性远超万华化学——万华虽拥有111万吨/年全球最大产能,但业务多元化(MDI、石化、新材料等),TDI涨价对其整体业绩贡献度有限。
二、财务验证:价格波动下的利润修复能力
1. 2024年业绩承压的深层原因
2024年沧州大化净利润同比下滑85.43%至2773万元,主要因TDI均价同比下跌17.4%至1.27万元/吨,毛利率仅2.64%。但这一低基数为2025年业绩反弹创造了空间。2025年7月TDI价格已回升至1.59万元/吨,单吨毛利较2024年均值提升超3000元,预计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超10倍。
2. 与万华化学的对比
万华化学2025年一季度营收430.68亿元,但TDI业务未单独披露,整体毛利率15.7%低于沧州大化TDI业务的理论弹性。此外,万华福建基地36万吨/年TDI二期项目尚未完全投产,当前对业绩贡献有限。
三、行业格局:全球产能收缩与中国出口红利
1. 海外产能收缩与中国替代
2023年以来,巴斯夫、东曹、三井化学等海外巨头陆续关停或缩减TDI产能,全球产能向中国集中(2025年国内产能占比预计达54.9%)。2025年5月中国TDI出口量达5.16万吨,同比激增98.45%,沧州大化作为出口主力直接受益。
2. 短期供需失衡与长期风险
短期看,科思创事故、福建万华检修(45天)及东南亚需求扩张(年增速6-8%)推动TDI价格持续上行,券商预计三季度或创新高。长期需警惕2026年万华福建36万吨产能释放带来的价格压力,但沧州大化凭借成本优势仍将占据市场份额。
沧州大化是当前TDI减产收益弹性最大的上市公司,其核心优势在于:
1. 高业务集中度:TDI营收占比超60%,无多元化稀释涨价红利;
2. 成本壁垒:单吨成本比行业低800元,边际利润达6200元/吨;
3. 出口红利:出口占比超40%,直接对接海外高价订单;
4. 低基数反弹:2024年净利润仅2773万元,2025年价格暴涨将驱动业绩爆发式增长。
相比之下,万华化学虽为全球龙头,但业务多元化削弱了TDI涨价的业绩贡献度。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沧州大化的价格传导效率及出口订单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