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关注杭州光机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和典型案例。题为《向着科技强国阔步前进》的特稿,以杭州光机所孵育企业杭州富加镓业有限公司为典型代表,聚焦杭州光机所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关键作用。以实践成果印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为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注入鲜活动力。
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浙江杭州富加镓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氧化镓单晶在1800摄氏度高温中生长。作为第四代半导体新材料的代表,氧化镓凭借超宽带隙、超低损耗等优势,在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紫外探测器件领域潜力巨大。
2019年底,富加镓业正式成立。在国内氧化镓单晶产业化起步晚、可借鉴经验少的背景下,初创团队曾面临技术与人才双重困难。
关键时刻,在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平台助力下,富加镓业实现快速成长。富加镓业创始人齐红基感触很深:“研究所的概念验证中心为企业开放霍尔效应测试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关键设备,提供样品性能测试服务,实现了材料研究快速迭代反馈,为产业化落地节约了1至2年的时间。”
刘诗瑶是《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她长期活跃在新闻报道一线,在科技、航天等领域有诸多报道成果。
她参与了许多重要新闻事件的报道,曾在人民大会堂两会访谈间进行采访工作,还负责《数据观·两会》等原创创新栏目。从椰林深处到大漠戈壁,她连续十年出现在航天发射现场,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刘诗瑶采写了多篇有影响力的报道,如《南极科考归来,几位队长讲述最难忘的那些事》《嫦娥六号蟾宫折桂,背后“高手”是谁?》《科技自立自强|科研新趋势应用新路径》等,分别对南极科考、航天科技等内容进行了报道,展现了相关领域的进展与故事 。
此外,她还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亚洲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