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方案已进入最后实施阶段,这是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交易金额1151.5亿元),合并后将诞生全球最大的造船上市企业。
一、关键时间节点与交易流程
停牌与退市安排:
中国重工:
最后交易日:2025年8月12日;
停牌时间:8月13日起连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不再复牌;
退市程序:主动申请终止上市,上交所将在受理后15个交易日内决定是否批准,获批后5个交易日内摘牌(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中国船舶:
8月13日起停牌,处理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复牌时间待公告(预计申报结果公布当日)。
换股与资产整合:
换股比例:1股中国重工股票兑换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因分红调整后比例)。
资产承接:中国重工注销法人资格,全部资产、负债、业务由中国船舶承继,整合35家船厂资源(含大连造船、武昌造船等核心资产)。
二、异议股东权益安排
现金选择权/收购请求权: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可按4.03元/股行使现金选择权(8月4日收盘价4.68元,价差约16.13%)。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可按30.02元/股行使收购请求权(8月4日收盘价34.04元,价差约13.39%)。
行权规模:中国重工预计不超过3.23亿股,中国船舶不超过1853.85万股。
行权风险:行权价显著低于市价,若股东选择现金退出将面临即时亏损,此举旨在促使股东接受换股方案。
三、合并后企业整合规划
资源协同与成本优化:
消除同业竞争,统一调配产能(如LNG船、油轮等高端船型);
钢材集中采购成本降低5%-8%,年节约运营费用超20亿元;
负债率从69%降至58%,融资成本降低1.5个百分点。
技术与产能升级:
整合7家国家级研究院,突破船舶发动机国产化(目标90%)、LNG船殷瓦钢焊接等技术瓶颈;
LNG船产能翻倍,毛利率目标从35%提升至42%;
手持订单占全球18%,产能排期至2029年。
未来资产注入:中国船舶集团承诺3年内注入沪东中华(全球LNG船领军企业),并可能整合中船防务、中船科技等集团资产。
四、全球竞争力与战略意义
规模优势:总资产超4000亿元,营收超1300亿元,手持订单全球占比18%(按载重吨计),产能占全球33%。
行业地位:2025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领先(新接订单占全球68.3%),合并后进一步巩固“国家队”地位。
业绩支撑: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增:中国船舶28-31亿元(同比增98%-119%),中国重工15-18亿元(同比增181%-238%),合计增长121%-152%。
五、后续关键步骤与日程
8月12日:中国重工最后交易日,投资者需决定是否换股或现金行权退出;
8月13日起:双方停牌,中国重工进入退市流程,中国船舶处理异议股东回购;
9月上旬:预计上交所完成中国重工退市审批,中国船舶复牌并启动换股;
投资者若持有中国重工,需在8月12日前决策换股或现金退出;持有中国船舶则留意复牌后估值重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