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同意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工”),这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两大船舶总装核心上市平台整合迎来重大进展。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是新“国九条”出台,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后,首个公告重组方案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
本次重组也是我国船舶工业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之间的整合升级,是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和许可类重组审核和注册通过案例,也被业内认为是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海科技”号召,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关于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将高端制造、海洋工程、防务装备等国家战略性产业力量集中化的重要实践。
“标杆”重组提升上市公司核心价值
资料显示,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最核心的千亿级船海主业上市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海洋运输、开发、科考装备研制及供应商,拥有先进的海洋防务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而中国船舶集团则是在2019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是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主体力量、全球造船业发展的引领力量、建设海洋强国的支撑力量,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2024年,国务院、中国证监会等陆续出台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在上述鼓励和支持并购重组政策的指导下,伴随着全球船舶市场迎来明确的结构性复苏,2024年九月份,中国船舶正式启动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以解决“两船”合并后在上市公司船海主业最主要的同业竞争,把握全球船舶行业周期机遇,借助资本市场推动深层次改革与整合,提升上市公司核心战略功能和价值。
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并购六条”各项举措,对于上市公司之间的整合需求,通过完善限售期规定、大幅简化审核程序等方式予以支持。本次重组也是新重组管理办法发布后,首个完成上交所审核和中国证监会注册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本次合并交易高效通过审核并完成注册,体现了中国证监会与上交所现阶段对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支持。
从资本市场的视角,重组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将原本分散于两个上市公司的资产、订单、技术力量等资源汇聚至一个更为强大的“资本容器”中,有助于形成规模溢价效应。本次重组是资本市场落实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典型案例,为未来头部上市公司立足主业产业整合提供参考。
打造世界一流船企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今年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本次重组也是中国船舶集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指示批示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成果。
当前,全球船舶行业正处在大周期上升阶段,船舶老龄化的必然趋势持续推动船舶更替需求的不断扩大。在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老旧船型的更替进程进一步加快。面对市场的迫切需求和新船高标准的技术要求,船舶制造企业在承受产能与技术的双重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强劲发展的时代机遇。
在此背景下,本次合并后中国船舶将进一步打造“中国船舶”的品牌名片,在与船东、供应商及其他产业链相关方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协同配合,凝聚市场竞争力,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和品牌溢价。
按合并双方2024年度财务数据估算,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整合中国重工旗下的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融合中国重工在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业务上的优势,推动合并双方船舶修造及配套业务的协同优化,进一步提升研发制造实力。
本次重组后,合并双方将优化船舶制造板块的产业布局,对各船厂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各船厂建立主建船型的竞争优势和壁垒,增强各船厂的高端船型制造能力。合并后中国船舶新接订单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船舶订单比例可进一步提升,未来公司经营绩效和盈利水平可有力支撑公司的市场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国船舶将构建全球稀缺性龙头企业的估值逻辑,具备从资产规模、技术实力、交付能力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等多维度重塑国际造船格局的实力,进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造船旗舰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