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湖北东湖高新重组有大手笔!
◆
◆
发表于 2025-08-30 17:51:26
发布于 山东
二十三亿资金沉睡三年,二十亿注资无声无息,湖北动能何在?
百家标的企业筛选、三支并购团队组建,东湖高新的转型之路却只剩PPT上的宏伟蓝图和一场场道歉会。
东湖高新转让湖北路桥资产获23.87亿元资金,却在账上沉睡了近三年。2024年6月,公司宣布出资20亿元设立数字科技子公司,但至今无明显动作。
公司组建了三支专业并购团队,筛选了上百家标的企业,却始终未有实质项目落地。这种“只打雷不下雨”的转型效率,与安徽、浙江等地的国资并购成效形成鲜明对比。
资金沉睡,战略惰性
东湖高新2023年剥离工程建设板块后,获得近24亿元现金流入。然而,这笔巨额资金并未发挥应有效益。
公司2024年仅支出7亿用于收购尝试(最终还终止了),资金利用率不足20%,现金收益率仅1.2%,远低于通胀水平。
手握重金却错失并购黄金期,东湖高新的战略执行效率令人质疑。这种资金沉睡状态不仅浪费了资源,更丧失了转型发展的时间窗口。
数字转型,进展缓慢
2024年6月,东湖高新高调宣布拟出资2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武汉东湖高新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5月,该公司已更名为“武汉东湖高新数科投资有限公司”并完成注册。
实际贡献微乎其微。2024年数字科技收入仅0.23亿元,占总营收不足1%。所谓的“技术输出”主要依赖关联方湖北数据集团,自研能力存疑。
百家筛选,成果寥寥
新董事长刘洋在2025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坦言:数字科技领域的并购工作是“重中之重”,但“难上加难”。公司已研判了上百家标的企业,却无一起成功并购。
东湖高新要求标的企业具备“成长性”与“协同性”,却缺乏量化指标如专利密度、市场占有率等。决策标准形同虚设,筛选过程成了无的放矢。
相比之下,合肥建投精准并购京东方、长鑫存储等案例成功打造了产业链。湖北拥有光谷1.2万家“光芯屏端网”企业,包括624家瞪羚企业,本地资源丰富却得不到有效整合。
湖北国改,动能不足
湖北不缺资源——光谷坐拥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湖北国资体系企业,省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
缺的是动能和效率。2024年湖北国资体系并购重组量小质低,远低于安徽(12起)、浙江(9起)。行政壁垒可能阻隔了市场化重组,导致本地政策与市场严重脱节。
东湖高新作为湖北省级资产整合与资本运作平台,其转型乏力反映了更深层的系统性问题:战略缺位、决策惰性、执行效率低下。
武汉光谷拥有1.2万家“光芯屏端网”企业,包括624家瞪羚企业。
然而东湖高新宁可跨省寻找并购标的也不整合省内资源。这种“舍近求远”的策略令人费解。
湖北不缺资源,缺的是动能和效率。当兄弟省市国资平台频频出手优质项目时,湖北却仍在沉睡中错过一个又一个机遇。
百家标的企业筛选、三支并购团队组建,东湖高新的转型之路却只剩PPT上的宏伟蓝图和一场场道歉会。
东湖高新转让湖北路桥资产获23.87亿元资金,却在账上沉睡了近三年。2024年6月,公司宣布出资20亿元设立数字科技子公司,但至今无明显动作。
公司组建了三支专业并购团队,筛选了上百家标的企业,却始终未有实质项目落地。这种“只打雷不下雨”的转型效率,与安徽、浙江等地的国资并购成效形成鲜明对比。
资金沉睡,战略惰性
东湖高新2023年剥离工程建设板块后,获得近24亿元现金流入。然而,这笔巨额资金并未发挥应有效益。
公司2024年仅支出7亿用于收购尝试(最终还终止了),资金利用率不足20%,现金收益率仅1.2%,远低于通胀水平。
手握重金却错失并购黄金期,东湖高新的战略执行效率令人质疑。这种资金沉睡状态不仅浪费了资源,更丧失了转型发展的时间窗口。
数字转型,进展缓慢
2024年6月,东湖高新高调宣布拟出资2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武汉东湖高新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5月,该公司已更名为“武汉东湖高新数科投资有限公司”并完成注册。
实际贡献微乎其微。2024年数字科技收入仅0.23亿元,占总营收不足1%。所谓的“技术输出”主要依赖关联方湖北数据集团,自研能力存疑。
百家筛选,成果寥寥
新董事长刘洋在2025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坦言:数字科技领域的并购工作是“重中之重”,但“难上加难”。公司已研判了上百家标的企业,却无一起成功并购。
东湖高新要求标的企业具备“成长性”与“协同性”,却缺乏量化指标如专利密度、市场占有率等。决策标准形同虚设,筛选过程成了无的放矢。
相比之下,合肥建投精准并购京东方、长鑫存储等案例成功打造了产业链。湖北拥有光谷1.2万家“光芯屏端网”企业,包括624家瞪羚企业,本地资源丰富却得不到有效整合。
湖北国改,动能不足
湖北不缺资源——光谷坐拥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湖北国资体系企业,省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
缺的是动能和效率。2024年湖北国资体系并购重组量小质低,远低于安徽(12起)、浙江(9起)。行政壁垒可能阻隔了市场化重组,导致本地政策与市场严重脱节。
东湖高新作为湖北省级资产整合与资本运作平台,其转型乏力反映了更深层的系统性问题:战略缺位、决策惰性、执行效率低下。
武汉光谷拥有1.2万家“光芯屏端网”企业,包括624家瞪羚企业。
然而东湖高新宁可跨省寻找并购标的也不整合省内资源。这种“舍近求远”的策略令人费解。
湖北不缺资源,缺的是动能和效率。当兄弟省市国资平台频频出手优质项目时,湖北却仍在沉睡中错过一个又一个机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