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我就盯着北方稀土的走势看了半天。49.11元的最新价,-6.79%的回调,但别被这数字吓到——背后是整整203亿的成交额,4.07亿股的换手,市场热度一点没降。说实话,我从没见过哪只资源股能像它这样,一边被资金疯狂拉抬,一边还能维持如此巨大的流动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周期股行情了,而是一场关于“国家战略资源重估”的集体认知觉醒。
北方稀土这轮涨,不是靠讲故事,而是实打实的业绩炸裂。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增近20倍,扣非净利更是飙升5644%,营收突破188亿,经营性现金流翻了十几倍。什么概念?它已经从一个传统的稀土加工厂,蜕变成新能源、机器人、高端制造背后的核心材料供应商。更关键的是,它手握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全国83%的轻稀土储量都在它碗里,这种资源垄断地位,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简直像握着一把战略底牌。
而真正点燃市场的,是8月22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这个政策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把进口矿也纳入调控、要求产品流向可追溯、强化龙头企业主导权的系统性改革。说白了,供给端彻底被拧紧了。市场预期很清晰:未来稀土价格中枢只会往上走。北方稀土作为最大受益者,自然成了资金的“主战场”。
我注意到,不只是它,整个稀土永磁板块都被带飞了。金力永磁港股一度飙涨18%,作为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磁材供应商,它的高成长逻辑被重新定价;中国稀土集团旗下的中国稀土,也因中重稀土的稀缺性获得资金追捧;还有中科磁业、大地熊这些细分领域的“小巨人”,都在这波行情中被翻了出来。更别提包钢股份——虽然今天也跟着回调了-7.36%,但它可是北方稀土的上游,手握3500万吨稀土氧化物储备,每年供应20万吨稀土精矿,占全国配额六成。它的价值,远没被完全挖掘。
说实话,这波行情让我想起2020年的锂。同样是政策推动、同样是新能源需求爆发、同样是资源稀缺性被重估。只不过这一次,主角换成了稀土,换成了中国真正具备全球定价权的战略资源。北方稀土的市值一度冲破1900亿,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我也提醒自己别太乐观。100倍以上的市盈率,短期涨幅巨大,回调压力确实存在。但换个角度看,如果它真能从“资源商”转型为“新材料平台”,那现在的估值,或许只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