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4 06:59:5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内蒙古
08年2000一吨照样卖太穷了没办法希土8元买的不到11元却卖了美国人在里面不能涨穷人太难了所以穷人勤奋能发财是中国梦太难实现了最近准备清仓离场后事难料10000点就祘上去了又能怎样你还是挣不到钱悲哀可怜市场就是这样定位的可怜想发财的穷股民到处减税给股民减税吗这个长工快要累死了抽你的血一点也不会减少离场后只能远运的望一望回想起(股民老张)那首歌是股市和股民的真实写照愿留下的股民心想事成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97年炒股入市见证了成干上万的同行股友都不见了所剩一两个也准备离场悲伤可怜其中的经历难以言表心都在流血再见了他不是穷人发财的地方
发表于 2025-07-13 16:53:31 发布于 广东

#社区牛人计划#  陆地稀土仍是“定盘星”:从全球资源格局看龙头价值——兼析深海采矿的现实困局

$北方稀土(SH600111)$  $中国稀土(SZ000831)$  

 

起:全球稀土争夺升温,深海采矿成“另类选项”

 

当新能源、芯片等产业对稀土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全球资源争夺的硝烟已悄然弥漫。日本和美国将目光投向了深邃的海底——日本计划在南鸟岛附近3000米深海启动稀土试采,美国则砸下重金资助企业研发深海采矿技术,试图以此打破对陆地资源的依赖。南鸟岛周边海域探明的1600万吨稀土储量,相当于全球陆地已知储量的1.6倍,这组数据曾让市场一度认为“深海将改写稀土格局”。

 

然而,深海采矿的“浪漫想象”很快撞上现实壁垒。3000米深海的水压足以压碎钢铁,采矿车在松软海底的移动精度误差可达数米,日本2026年试采计划耗资8300万美元,目标却仅提取70公斤稀土,单公斤成本高达120万美元,是陆地开采成本的1200倍。更棘手的是环保争议:采矿搅动的泥浆云会摧毁数公里内的深海生态,而这些区域的生物演化史长达数百万年,恢复几乎不可能。深海采矿,更像一场“成本失控的冒险”。

 

承:全球陆地稀土格局已定,资源分布暗藏博弈

 

抛开深海的“画饼”,陆地稀土仍是全球供应的绝对主力。从资源分布看,这场博弈的底牌早已清晰:

 

- 蒙古国:以3100万吨储量位居全球前列,南戈壁省的霍特戈尔稀土矿与我国白云鄂博矿同属一脉,轻稀土占比高且开采难度低。但作为内陆国,其稀土外运必须经中国或俄罗斯,且提取率仅66%,远低于中国的99%,产业链短板使其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力。

 

- 俄罗斯:已探明储量380万吨,西伯利亚的托姆托尔矿床被认为潜力巨大,普京曾称其储量或居全球前三。但矿区多位于偏远冻土带,开发周期长达十年以上;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西方设备断供,95%的稀土浓缩物需送中国加工,“有矿难炼”成了最大瓶颈。

 

- 美国:芒廷帕司矿保有430万吨稀土氧化物,但年产量仅4.5万吨,占全球12%。其最大痛点在于中游加工环节——提炼、分离技术依赖中国,即便新矿投产,短期内也难以摆脱“挖得出、炼不成”的困境。

 

而中国,以4400万吨储量(占全球36.67%)和90%的分离产能,牢牢掌控着稀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白云鄂博矿的轻稀土、南方离子型矿的中重稀土,构成了“轻重并举”的资源矩阵,这也是日美即便冒险深海采矿,也难以撼动的现实基础。

 

转:陆地龙头价值凸显,资源禀赋定胜负

 

在全球陆地稀土格局中,中国企业的资源禀赋堪称“天选之子”,其中两家龙头的优势尤为突出:

 

北方稀土是轻稀土领域的“压舱石”。依托白云鄂博矿,公司掌控着全国83%的轻稀土储量,镨、钕等新能源汽车电机核心原料供应稳定。其年冶炼分离产能占全国40%以上,成本较同行低15%-20%。近期轻稀土价格回升推动上半年净利润暴增18倍,每日超80亿元的成交额与连续涨停,正是市场对其资源价值的直接投票。在风电、新能源车需求年增15%的背景下,其储备足以支撑20年以上产能,长期价值远非短期炒作可比。

 

中国稀土则是中重稀土的“稀缺王者”。中重稀土因占全球储量仅3%却应用于芯片、航天领域,被称为“稀土中的黄金”。公司整合了江西、广东的南方离子型矿,掌控全球绝大部分中重稀土资源。国家对开采配额的严格管控,让资源稀缺性持续放大,氧化镝、氧化铽价格弹性远超轻稀土。随着高端制造业扩张,其“卖一吨少一吨”的资源属性,将在涨价周期中释放巨大潜力。

 

合:经济可行性才是终极答案,陆地龙头仍是最优解

 

稀土产业的竞争,终究绕不开“经济可行性”这一核心。深海采矿在陆地资源充足的当下,注定是“赔本买卖”——单位成本是陆地的5-10倍,环保代价难以估量。而蒙古国、俄罗斯、美国的陆地资源,或受限于产业链短板,或困于地缘政治,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供应。

 

反观中国稀土龙头,既有白云鄂博、南方离子矿的资源“富矿”,又有成熟的开采、分离技术,更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有矿”,更在于“能高效变现”。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稀土价格中枢上移的周期中,紧握这些“躺在资源上的公司”,远比追逐深海采矿的“概念泡沫”更可靠。毕竟,当陆地资源仍能以低廉成本满足需求时,深海采矿的突破,或许要等到“地球上的稀土挖得差不多了”——而那一天,还很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