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95%以上的镓产能掌握在中国手里。
以镓为例。地壳中镓的含量仅有0.0015%。90%以上的镓是从铝土矿中提取的,剩下的是从闪锌矿、粉煤灰中提取的。以铝土矿为例,通常是先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溶解铝土矿,得到含镓和铝等元素的种分母液;然后把其中的镓富集、提取出来;同时生产氢氧化铝,再进一步生产氧化铝。
2024年美国电解铝产量只有221.5万吨。相比之下,中国电解铝产能约4700万吨,2024年产量4400.5万吨,占全球产量大约60%。每生产1吨电解铝,需要消耗大约1.4万度电、5吨铝土矿、5吨动力煤、0.5吨预焙阳极、0.05吨冰晶石等。同时可以得到大约10克金属镓。
2024年,我国为了生产电解铝,消耗了约6000亿度电,处理了几亿吨铝土矿,消耗了 2亿多吨动力煤,2000多万吨预焙阳极,200多万吨冰晶石。同时得到了大约730吨镓(确切数据尚未发布),约占全球镓产量的95%。
2024年中国总发电量约10万亿度,占全球发电量的1/3。美国发电量4.3万亿度,居全球第二。即为了得到这些电解铝和镓,消耗了我国2024年发电量的6%,相当于美国2024年发电量的14%。
显然,没有人会只为了生产镓(和其他稀有金属)而专门建设巨大的工厂、消耗这么多资源和能源。也不会在从种分母液中提取出镓之后,把剩下的母液丢弃不用(这样能节省能源,但会浪费大量资源)。它们只能作为基本金属的副产品,在生产基本金属时生产出来。
即为了得到全球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军工、医学等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稀有元素,必须维持庞大的基本金属产能。而除了中国,其他任何国家都无力提供如此巨量的电能来维持如此庞大的基本金属产能。

以镓为例:工艺流程决定了必须维持庞大的基本金属产能
稀有元素的特点是在地壳中含量极低、开采困难、成本高、价格昂贵,绝大多数都是生产其他金属时得到的副产品。例如,钼和铼等是电解铜的副产品;铟是电解锌的副产品;钌和铱是铂的副产品;镓、镧、铈、钐、铕、钆、铽、镝、钬、铒等则主要是电解铝的副产品。
大国围绕稀有金属元素的争夺
稀有金属元素是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大国争夺的对象。
我国是稀土元素的主要生产国,在中重稀土方面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近年来,逐步严格控制稀土的出口。2024年10月1日,我国《稀土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对稀土进行全产业链管理和严密监控。美国试图不向我国报备,悄悄用飞机从蒙古运送稀土前往美国。我国则在中蒙边境设置“电子围栏”追踪拦截这些未经我国批准和监管的飞机及车辆。美国企图吞并格陵兰岛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觊觎格陵兰岛丰富的稀土资源。
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更新了《出口管理条例》,将136个中国相关实体添加到“实体清单”,对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3种软件工具和HBM芯片出口增加限制,并干涉中国与第三方国家的正常贸易。作为回应,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禁止两用物项 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上述规定,将原产于我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转移或提供给美国的组织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项禁令的结果是北美锑、镓和锗的价格应声上涨,其中锑价在短短半个月内上涨了250% 。2025年4月4日,我国为了反击美国的关税讹诈,宣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2025年2月,乌克兰政府试图以乌东地区稀土资源为筹码,吸引美国政府继续支持乌克兰。但美国政府抛开乌克兰,直接与俄国媾和,并要求乌克兰签订“矿产协议”,掠夺乌克兰的矿产(包括稀土)资源。俄国则试图邀请美国一起开发俄占领区内的稀土资源。这些事件无不凸显了稀有金属元素的重要性。
图1 美国部分矿物在中期(2025-2035年)面临的供给风险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2023)绘制
挖掘中报行情财报因子可以避免盲目选股
每年4月和7月,都是炒作财报行情的时间点,4月是炒年报,7月是炒中报,有人问,炒中报行情,主要需注意什么。
所谓中报行情,就是指在中报披露前后,对上市公司即将亮相的财报作出正确判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中报预告的规则要充分了解,根据沪深交易所规定,主板上市公司预计半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净利润为负值、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三种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半年度结束后15日内,即7月15日前进行预告。
从这个规则中我们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即凡是业绩有大幅改善的,一般都是要预披露的,好的会披露,差的也必须预先披露,所以7月15日是个关键时间节点。本周就有不少上市公司披露了优良业绩,如中国船舶称: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报告期内,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股价已经高高在上的赛力斯发公告称: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亿元到32亿元,同比增长66.2%到96.98%。公司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坚定用户定义汽车的市场路线,丰富产品布局。随着2025年二季度新产品上市,公司二季度销量较一季度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盈利能力增强,实现经营质量持续提升;药明康德披露的业绩预告则披露,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07.99亿元,同比增长约20.64%,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4.24%。公司预计本期实现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63.15亿元,同比增长约44.43%。而令人关注的稀土板块更牛,本周几家稀土公司几乎同时公告称自己的业绩大增。如北方稀土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亿元到9.6亿元,同比增加1882.54%到2014.71%。作为国内稀土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北方稀土享有“国内稀土第一股”之称。公司依托白云鄂博矿独特的资源优势,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其冶炼分离年产能达21万吨,磁性材料年产能为10万吨。而北方稀土上半年业绩的大幅预增或与稀土价格暴涨有关。今年4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在此背景下,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呈现上涨趋势。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中国镨钕氧化物价格为45.25万元/吨。今年以来,其价格已上涨12.42%;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更是达到了24.83%。
这次的牛市,是10年一轮的大周期级别!
文 |水岸
今天的内容,想跟大家聊一下长周期视角下的市场机会。很多老股民印象应该非常深刻,往前倒推10年、20年,A股都开启了超级牛市行情。而当下,A股又来到了几乎10年一轮的大周期节点。大家的老朋友——边惠宗表示,在当前的特殊时间窗,应该高度重视或将进一步扩散的机会。边惠宗对主流赛道拐点有深入独到认知,曾挖掘一众翻倍牛股。最新,其重点聊到当下需要关注的几个核心主线机会。基于此,笔者对产业链的典型头部公司进行了重点梳理,其中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启大涨模式(名单可见文内表1),它们谁将会在这新一轮大周期行情中走出领跑行情?
A股处在牛市大周期中
还是先来说说最近的市场,在市场稳的前提下,才能有板块机会的更高确定性。自4月7日低点之后,市场指数至今大致维持了3个多月的单边上涨行情且不断创新高,截至7月18日,上证、深证指数均上涨超过10%,创业板则上涨超过20%,进入技术性牛市。
这轮行情的启动其实在预期中,因为无论从事件、时间、情绪、技术等多个维度来看,指数均存在向上的驱动力。往后来看,上证指数有以下2个关键锚定目标位,首先是2024年10月的3674.40点,其次是2021年多次触顶回落的3710点~3730点附近。
进一步拉长周期来看,A股仍处在新一轮牛市大周期中。市场上有一句很老但很实用的话,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的相似,看一看10年前的2015年、20年前的2005年,A股都是超级牛市行情(见附图),如今时间来到2025年,又一个10年周期的关键节点,这轮行情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

对比2015年那轮牛市,2025年(这轮牛市的启动节点可进一步回溯至2024年“9·24”)有哪些不同?对比,笔者特“小窗”了边惠宗(本栏目特约嘉宾),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轮行情的主要特征。
边惠宗表示,从周期看,A股大约是10年的周期循环,所以这轮行情是绕不开的。这轮推动浪的形式和之前是不同的,结合2024年“9·24”行情的特征来看,脉冲快速拉升然后长期震荡消化上扬是缺乏持续增量做行情的最优解。当然也不排除后续有一轮指数性轧空行情,但如果没有2万亿元以上的持续性,那也不要期望能走多远。
“2024年‘9·24’至今的行情,虽然内外环境、产业线索、资金面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但周期和流动性的力量反馈的比较相似。2015年那轮行情的杠杆牛很凸出。2024年-2025年杠杆率显著降低,未来有上杠杆的空间,散户的力量大家在‘9·24’那几天行情见识到了。资金面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量化交易有很高的占比,其策略对后续的行情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关联。” 另外,边惠宗表示,“2024年ETF规模首次超过主动权益基金,所以这两年主动型基金那种过度抱团的模式应该不好玩了。”
从流动性来讲,边惠宗表示,2025年政策更注重全球流动性环境,如美联储降息配合,在国内低利率环境 美降息重新开启后,新一轮流动性行情是指日可待的。尤其是,海量的居民存款是最大的潜能,关键是要制造出赚钱效应,尤其是出现暴涨效应,去年“9·24”就是很好的示范,有暴涨赚钱效应,钱不怕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