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公司掀起港股上市的热潮,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A拆H”)呈现明显升温态势。
多家公司启动“A拆H”
近期,潍柴动力分拆的潍柴雷沃、同仁堂分拆的同仁堂医养、紫金矿业旗下紫金黄金国际向港交所主板递表,此前,歌尔股份分拆的歌尔微、诺力股份分拆的中鼎智能已在冲刺港股上市,美的集团也公布拟将安得智联分拆的目标上市板块调整为港交所主板,南方航空也被传或考虑分拆南航物流在港上市。而分拆自南山铝业的南山铝业国际、分拆自科大讯飞的讯飞医疗科技则已登陆港股市场。这些公司涵盖医药、制造、科技等多个领域,“A拆H”模式正成为企业拓展资本版图的重要选择。
日前,潍柴雷沃首次递表港交所,潍柴动力、潍柴控股分别持有其股份约61.10%、27.26%。潍柴雷沃的业务基于两大核心支柱:一是成套智能农机装备,涵盖拖拉机、收获机械和农机具,覆盖从耕整、种植、田间管理等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二是智慧农业服务,以农机作业实时数据为核心,融合IoT、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技术,借助AI模型智能分析数据生成精准作业决策,并指导智能农机开展协同化精准作业,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紫金黄金国际则于6月30日递表,公司是紫金矿业分拆出来单独上市的黄金开采公司,截至IPO前,紫金矿业持有紫金黄金国际100%股权。招股书透露,紫金黄金国际由紫金矿业境外黄金矿山整合而成,是全球领先的黄金开采公司,主营黄金勘查、开采等业务。公司通过全球并购整合资源,实现持续增储增产与高效运营。紫金黄金国际是行业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从2007年起步,通过收购和扩产扩大业务。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金储量和产量分别居全球第九和第十一。
同仁堂医养则于近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仁堂医养为同仁堂集团旗下二级集团。招股书显示,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同仁堂直接持股83.98%,间接通过同仁堂康养、同仁堂传承基金管理、同仁堂医疗基金管理等,合计行使93.83%的投票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 同仁堂医养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为1.7%;同期按总收入计,同仁堂医养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2%,其市场规模占同年中国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总规模的46.5%。
此前,歌尔股份旗下歌尔微电子已递交招股书。作为MEMS器件领域龙头,歌尔微电子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强大的一站式智能传感交互平台为核心,致力于携手全球生态伙伴共同推动下一代智能传感交互的变革。诺力股份分拆的中鼎智能也已启动港股IPO,据介绍,中鼎智能在新能源、医药医疗、冷链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众多优质企业提供了智能物流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
快速成长企业受港股青睐
“近期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的情况确实多了起来,成为一种潮流。”资深市场人士桂浩明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香港市场,子公司资产能重新估值,避免在A股分拆时遇到重新估值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值。目前来看,港股市场对这类分拆上市总体比较欢迎,尤其是优秀公司,能减少在A股上市可能遇到的困难,实现资产再次证券化。
另一方面,港股对现金流好、管理规范、资产评估清晰、盈利模式明确的公司比较认可。同时,港股市场缺乏有发展潜力的制造业和高技术含量的快速成长企业,这类企业如果分拆相对独立于主业的资产到港股上市,既丰富了港股的产品供应,对公司而言又是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提升国际化水平。
中善(深圳)资本认为,拥有“重资产+强运营”子业务的企业,可以大胆考虑独立上市以释放估值天花板,例如能源服务、工业物流、智慧冷链、港口航运、出海科技服务。而针对传统行业中可成长性子业务,港交所欢迎“清晰业务边界+明确定价逻辑”的上市标的。
已上市企业表现分化
从已完成分拆上市的企业表现来看,市场呈现分化态势。今年3月25日上市的南山铝业国际,分拆自南山铝业,主营业务是印尼氧化铝项目,近期股价持续走高,截至目前较发行价累计涨幅达36%。华泰证券预计,南山铝业国际有望于9月被纳入港股通范围。2024年12月上市的讯飞医疗科技,作为科大讯飞旗下智能医疗平台备受关注,目前股价较发行价上涨21.74%。
值得一提的是,“A拆H”案例的增多,逐渐形成了多派系布局,例如同仁堂系、药明系等。以同仁堂系为例,如果同仁堂医养此次上市成功,同仁堂系将迎来第三家港股公司,此前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已在港交所挂牌,形成“一母三子”的资本格局,构建“医药工业+零售+医养”的港股三角架构,覆盖中医药全产业链。
桂浩明认为,分拆上市对母公司权益的影响方面,如果子公司股价上涨,母公司权益会增加。但毕竟以前是子公司,分拆后部分利润会由外部股东分享,这个问题在A股分拆和H股分拆中都存在,关键在于投资者的理解。不过,A股分拆会增加A股市场的股票供应,投资者接受度可能不高,而“A拆H”实际上是增加了香港市场供应量,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其认为,总的来说,“A拆H”这种实践值得鼓励,但也不必抱有过高期望。
“也要注意,港股目前的估值总体还是比A股低一些,虽然最近活跃度还不错,但与A股相比,估值上并无明显优势。另外,港股能容纳多少二次上市的企业以及分拆上市的企业,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客观来看,有些A股公司是在增发或再融资不顺利的情况下选择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受到市场质疑,需要公司做出更充分的解释。”桂浩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