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31 19:28:10 股吧网页版
半年报透视 | 电视行业挖潜增长背后:厂商激战超大屏、Mini LED和AI
来源:央广财经

  央广网北京8月31日消息(记者齐智颖)随着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披露落幕,彩电行业上半年最真实情况逐一显露——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行业呈现稳步复苏态势,TV市场销售额规模增长,各厂商上半年业绩亮眼。

  央广财经记者与多家厂商交流并分析多家上市公司半年报发现,电视行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协同、价值重构方面展现出多重活力,未来将朝着四个趋势发展:大屏化趋势加速演进,高端化助推价值升级,场景化催生增量需求,智能化加速行业变革。

  多数电视厂商亮出平稳增长成绩单

  梳理半年报可以发现,上半年,多数电视厂商的电视业务均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单。

  海信视像(600060.SH)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2.31亿元,同比增长6.95%;归母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26.63%。根据奥维睿沃统计,上半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为14.38%,同比提升0.57个百分点;奥维云网全渠道监测数据表明,上半年海信系电视中国内地零售额市占率为29.96%,零售量市占率为25.73%。

  TCL电子(01070.HK)财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显示业务收入334.19亿港元,同比增长10.9%;毛利51.97亿港元,同比增长11.4%;大尺寸显示业务毛利率15.9%,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TCL TV全球出货量1346万台,同比增长7.6%。

  上半年,创维集团(00751.HK)智能电视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业额录得55.36亿元,同比微降0.2%;在海外市场的营业额为41亿元,同比增长3.8%。以此计算,在全球的营业额同比提升1.45%。

  四川长虹(600839.SH)表示,在国内市场,虽面临主力消费群体规模缩减、市场需求增长不明显的压力,但在“国补”政策刺激下,大尺寸电视销售稳步增长,一级能效、二级能效产品快速上量。

  相关电视厂商取得亮眼业绩背后,是平稳增长的出货量。根据Omdia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电视产品出货量9457万台,同比增长0.1%;其中中国市场1709.7万台,同比增长2.4%。

  Omdia电视整机首席分析师Hisakazu Torii表示:“虽然整体出货量增长趋于平稳,但关键技术和大屏电视将实现显著增长。对于新兴中国品牌及全球主流厂商而言,这些差异化因素将成为抢占与守住市场份额的关键。”

  奥维云网分析,2025年上半年,彩电市场在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展现出稳步复苏的态势。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市场筑牢根基,技术深化则为行业的增长提供充足动能,推动着彩电行业在上半场实现量额双增。量额增速的差异化表现,折射出行业正在向价值提升作转型深化。

  高端超大屏电视开始走入千家万户

  至于如何向价值提升转型,海信视像方面指出,行业高端化助推价值升级。

  从全球电视行业发展来看,大尺寸产品普及是核心趋势之一,这也最直接体现了产品的高端化方向。全球市场方面,根据奥维睿沃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电视产品出货平均尺寸为53.7英寸,同比增长1英寸;其中75英寸及以上电视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18.7%;85英寸及以上电视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33.7%;98英寸及以上电视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109.3%。

  在产业升级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电视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升级。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2019年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视线上均价从2108元升至3212元(CAGR 7%),线下渠道从3799元升至7056元(CAGR 11%);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零售市场均价8000元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8.1%,1万元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0.2%。

  各大电视厂商也纷纷布局中高端大屏市场。TCL电子表示,报告期内中高端市场的突破进一步深化,大尺寸TV出货量占比持续提升,TCL TV在中国市场出货的平均尺寸达到63.5吋,同比提升1.8吋。TCL TV全球出货平均尺寸同比增加1.5吋至53.4吋;其中,中高端产品TCL量子点TV全球出货量分别同比高增73.7%。

  海信视像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推进大屏化、高端化、智能化战略,依托研发、制造、营销全流程的数字化升级及全球研产销一体化,运营效率持续改善,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海信视像发布163吋Micro LED无界巨幕、116吋RGB-Mini LED电视UX,海信系电视98英寸及以上产品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85.29%。

  奥维云网分析,当超大屏电视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客厅体验得到了多个维度的重新塑造,包括观影场景的颠覆性升级、家庭互动模式的重构、客厅空间的美学与功能融合。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超大屏电视正以其卓越的视听体验、先进的技术以及出色的市场表现,重塑着用户的客厅体验。它不仅是一台电视,更是家庭娱乐中心,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元素。

  Mini LED从新兴技术成市场主流

  从技术方面来看,以Mini LED技术为代表的高端TV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张。根据Omdia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Mini LED电视出货量达480万台,同比大幅增长150%;其中,中国市场上半年出货量216万台,同比增幅超200%;海外市场上半年出货量264万台,同比增幅达116%。同时根据Omdia预测,2025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将突破1139万台,同比增长82.9%。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目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是LCD和OLED两大类,作为LCD技术的升级,Mini LED由于画质与成本的均衡,正成为主流技术方案。

  群智咨询指出,Mini LED TV通过设计及材料优化显著降低成本,同时RGB Mini LED技术提升了对比度表现,推动其出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搭载Mini LED技术的彩电产品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已经从新兴技术成为市场主流,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彩电市场Mini LED电视销量渗透率大幅增长至29%,销量同比增长超2倍,无论是从市场份额还是规模增速上看,Mini LED无疑成为彩电市场成长性最为良好的细分赛道。

  各厂商的Mini LED电视均有良好表现。TCL Mini LED TV全球出货量为137万台,同比大幅增长176.1%。TCL Mini LED TV全球出货量分别同比高增73.7%和176.1%。2025年上半年,TCL Mini LED TV全球出货量市占率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至28.7%。长虹Mini LED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10.2%,海信系电视Mini LED产品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08.24%。

  奥维云网强调,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市场筑牢根基,技术深化则为行业的增长提供充足动能。

  电视正向家庭智能中枢转型

  海信视像表示,在游戏、健身、教育、家庭移动等差异化场景下,消费者对显示体验的音质、内容、交互方式、外观颜值等需求产生分化,催生多元化产品创新,场景化解决方案将推动行业多维度扩容。而在AI电视领域,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多维融合应用,电视正加速从传统的显示设备向家庭智能中枢转型。

  财报显示,海信视像聚焦AI技术体系构建与全场景应用落地,通过全域高质量数据平台搭建、全模态大模型矩阵研发及智能体技术突破,持续完善AI技术架构,致力于推动全场景AI 升级,重塑用户交互体验,实现从技术创新到场景价值的转化。

  创维集团表示,集团贯彻“健康关怀、家庭娱乐、极致美学”三大价值主线,持续投入研发,在画质、音质、模块、超薄设计、美学、软件及传感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进展,重点开发应用Smart Mini LED系统、人工智能(AI)视觉显示算法、超多声道大功率声学系统及回音壁、“酷开超级智能体”以及环境感知画质调教等新技术。

  四川长虹介绍,其在AI TV、MiniLED、大屏、高能效等方向持续优化产品布局,通过云帆智能体集成DeepSeek技术实现全场景覆盖。

  此外,奥维云网表示,艺术电视同样也场景化方面赋能加持,在消费升级与审美需求提升的双重驱动下,艺术电视成为上半年市场一大亮点。这类产品突破传统家电属性,赋予电视这一家电产品更多的艺术风格和元素,使其更好的融入家居装饰风格。

  展望2025年下半年,市场将难以回避同期高基数效应带来的增长压力。多位行业专家提醒,业界需高度关注补贴政策退坡可能引发的市场震荡,持续深耕技术创新、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加速推动技术成果向市场竞争力转化,从而为行业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奥维云网总裁郭梅德提出家电行业多维度破局方向:在用户经营上,需从“圈住人” 转向“留住心”,将用户视为“资产”而非“流量”;价值重构方面,要从卖产品升级为卖生活方式;趋势把握上,智能化、低碳化、适老化是核心方向;营销创新需聚焦全域协同与区域深耕;与此同时,打造鲜明品牌与产品标签,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全球化布局与厂商协同同样关键。、

  郭梅德强调,家电产业加速重构。2025年行业历经考验,2026年更需保持创新活力,以破界思维开启发展新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