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1 14:11:2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上海
黄酒正在破圈,也是时候让世界尝一尝中国味道。
国酒不老,只是等你长大。
一盏琥珀色的光,是味道,更是文化的回响。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古越龙山(SH600059)$
$会稽山(SH601579)$
$金枫酒业(SH600616)$

发表于 2025-07-10 17:16:49 发布于 上海

在这个世界上,

所有好东西的消失,

都不是因为它不好,

而是因为懂它的人变少了。

中国黄酒,

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在浮躁的时代里,

它太沉静;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

它太从容;

在烈酒横行的酒桌上,

它太温和。

于是,

许多人误解它、

忽视它,

甚至有人说它是“落后的”“老旧的”

“江浙人的自留地”。

可他们忘了,

黄酒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文化,

是国酒,

是国粹,

是中华文明流淌至今的琥珀色血脉。




“微醺的诱惑”——黄酒的世界,是有修养人的世界。


什么是有修养?

是三五知己,

对酒当歌;

是闲庭信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是“应倾半熟鹅黄酒,

照见新晴水碧天”的诗意;

是“玉碗盛来琥珀光”的风雅。

黄酒不会让人一口灌醉,

也不会让人上头失态,

它只让人微醺,

轻轻松松打开思维,

沉浸在诗意的世界里。

喝黄酒的人,

不需要用酒精麻醉自己,

而是在一盏温润的酒液里,

找到精神的共鸣。

可是,

今天的黄酒,

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黄酒的困境:一场被误解的沉默


黄酒,被误解得太久了。

有人说它“走不出江南”,

有人说它“市场太小”,

有人甚至说“年轻人不喝黄酒了”。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黄酒千年来流传至今,

而今天却被认为“不合时宜”?

不是黄酒变了,

是喝酒的人变了。

现代人喝酒,

喝的是刺激,

喝的是社交,

喝的是面子。

烈酒一口闷下去,

豪气万丈,

葡萄酒高脚杯一举,

显得风雅——

可谁还记得黄酒的好?

黄酒它温润、

醇厚,

需要慢慢品,

细细酌

这不是它的缺点,

而是它的高级之处。

可惜,

如今的消费场景太单一,

黄酒的文化没有被讲好,

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喝黄酒,

只觉得它是“上了年纪的人喝的酒”。

这不是黄酒的问题,

而是市场的问题。


黄酒的破局:走出去,走回来

有人说,

黄酒只能在南方流行,

北方人不喝,

外国人更是闻所未闻。

这种想法,

限制了黄酒的发展,

也限制了黄酒的想象力。

看看日本的清酒吧,

原本只是日本的传统酒,

可现在已经在

全世界的高级餐厅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再看看葡萄酒,

几百年前,

它也不过是法国乡间的日常饮品,

可如今,

全世界的人都认为葡萄酒是高雅的象征。

那么,

中国黄酒呢?

它比清酒更有层次,

比葡萄酒更有底蕴,

凭什么不能走出去?


中国黄酒的市场,在国外。


黄酒必须主动出击,

让世界认识它的价值,

而不是等着被遗忘。

要让米其林餐厅出现黄酒的身影,

要让世界各地的餐桌上出现黄酒的搭配,

要让黄酒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而不是被边缘化的地方特产。

可是,

黄酒不能只想着“走出去”,

还要“走回来”。

黄酒的根在中国,

它应该回归到百姓的餐桌上,

而不是被塑造成一个

高高在上的“文化符号”。

黄酒可以出现在夜市,

也可以出现在高级宴会;

黄酒可以搭配本帮菜,

也可以搭配法餐。

黄酒本就该是百搭的、

多元的、

有生命力的,

而不是局限在几个固定的消费场景里。


黄酒的未来:从微醺到世界的舞台


全国各地的黄酒品牌,

不能再各自为战了。

无论是绍兴黄酒,

还是江苏、福建、广东、山西的黄酒,

我们有共同的品牌——中国黄酒

如果再不团结,

再不合力推广黄酒文化,

再不让黄酒在年轻人心中重塑形象,

那黄酒的未来真的堪忧。

黄酒,

不只是老一辈人的回忆,

它应该是新时代的选择。

黄酒要回归高品位,

回归百姓的日常,

回归产业的价值,

早日迎来发展的春天。


五千年的黄酒,

是文化,

是艺术,

是生活的哲学,

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玉碗盛来琥珀光”

这一抹光亮,

不该只存在于诗词中,

而应该重新照亮世界。

黄酒的世界,

是有修养人的世界。

你若不信,

那就喝一口,

再说话。

这是喝一口就爱上的黄酒。

@股吧话题   

@古越龙山   


$古越龙山(SH600059)$

$会稽山(SH601579)$

$金枫酒业(SH600616)$

#【有奖】新消费浪潮下的黄酒破圈密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