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联通:50元目标价背后的成长密码
中国联通50元目标价看似激进,实则基于财务改善、估值修复、战略升级及港股信号四大逻辑支撑。机构观点虽存分歧,但头部券商集体看多:高盛、中信证券分别给予港股10港元及A股7.1元目标价,瑞银更将港股目标价从8.3港元大幅上调至10.5港元,显示市场对长期价值的认可。
财务基本面呈现稳健增长:2024年营收达389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10.1%领跑行业;2025年一季度营收再增3.9%,净利润提升6.5%,算力投资同比激增28%至180亿元。政策端"5G+工业互联网"升级驱动资本开支加码,机构预测2025-2027年营收将突破4000亿元,EBITDA稳步站上千亿规模,按15倍市盈率估算具备业绩驱动空间。
估值层面存在显著修复潜力:当前A股市盈率18倍,低于中国移动港股15倍及中国电信A股22倍;EV/EBITDA约7.5倍,显著低于行业8-10倍均值。政策端《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落地催生数据确权业务估值重构预期,若估值向行业均值靠拢,股价上行空间将充分释放。
战略转型加速开辟第二曲线:公司正从传统通信向"算网数智"升级,2025年一季度联通云收入达197.2亿元,数据中心收入增8.8%,5G+工业互联网项目落地3万个。青岛汽车工厂案例印证技术落地成效,通过5G+物联网方案将质检数据传输稳定性提升至99.7%,人工效率提高40%。用户侧移动用户净增478万户,物联网连接数突破6.63亿,奠定未来盈利基础。
港股市场已现积极信号:机构平均目标价达14.01港元,较现价9.2港元存在超50%空间。若A/H股溢价回归合理区间,叠加人民币汇率因素,50元目标价并非遥不可及。短期波动或掩盖长期价值,随着5GA商用加速及算力网络成为新基建核心,联通有望迎来价值重估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