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招行为超2亿个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规模超过16万亿元”。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8月7日举办的“财富启新程湾区共潮生——2025财富合作伙伴论坛”上宣布。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之王”招牌再次闪亮。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招商银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有股东对招商银行近年基金销售“不理想”提出疑虑,王良既坦诚过去在ETF基金等布局不完整,也介绍了“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从更合理的资产配置看待每一只产品销售”的财富管理理念。
在零售AUM突破16万亿之际,王良在本次论坛上又带来了哪些财富管理新思考?南都湾财社解锁“零售之王”财富管理的“变”与“不变”,讲述16万亿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16万亿背后的财富版图
招商银行的财富管理之路,是一条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与居民财富增长的坚实轨迹。早在2007年招商银行就在业内率先提出零售AUM的经营理念,并用9年时间达成第一个5万亿。此后,招商银行走出了财富管理的加速度,第二个5万亿缩短至5年,而此次超越第三个5万亿仅用3年多。
零售AUM包括客户存款、理财、基金等,它反映银行零售业务的综合客户价值和财富管理能力,是衡量银行零售业务强弱的关键指标之一。
王良透露,当前,招行为超2亿个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管理零售AUM规模超过16万亿元,资产托管规模超过24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近4.5万亿元。在财富资管的“长坡厚雪”上,招商银行跑出了加速度。据介绍,招商银行零售代销保险总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
记者注意到,有8家A股上市股份行在2024年财报中披露了零售业务营收数据。2024年,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收入1968.3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余7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然而,挑战如影随形。上述8家股份行中6家公布了零售业务净利润数据,无一例外均出现下降。即使是营收同比增长的招商银行,2024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也同比下降了9.56%,其中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1.90亿元,同比下降25.24%。
在王良看来,当前,我国大财富管理行业正面临新趋势、新变化,也迎来新机遇。
4大时代之变
当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脉搏与全球资本市场同频共振,王良感受到财富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这些变化并非遥远的风声,而是真切地影响着每个普通人的钱袋子。
首先是客户需求之变,“客户需求正向‘全民化、全球化、全场景、全周期、全产品’转变。”王良说。
当“00后”进入股市,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购买低价保险,财富管理不再是少数高净值人群的专属服务,普通家庭也渴望专业的理财规划。王良介绍,2024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已达到1.25亿人,公募基金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7亿人,商业健康险覆盖人群约7.5亿人。
此外,随着全球化深入,中国投资者眼光投向世界,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激增,QDII基金因外汇额度告急限售消息屡屡受到关注;客户从单纯看重投资收益,向家族传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场景需求扩展;财富管理服务周期更贯穿亲子阶段,到立业成家,再到养老守护与传承等人生全程;产品需求也从单一理财扩展到基金、保险、信托、私募等多元选择。
其次,低利率时代正重塑行业逻辑。自2021年以来,我国利率水平持续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2%左右下降至1.7%左右;2025年5月,六大国有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跌破1%。
王良指出,低利率趋势是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产业与人口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认为,财富资管机构既面临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投资回报与经营承压的挑战,也面临客户存款理财化趋势的机遇。
再次是发展逻辑之变,行业正从“多而小”向“大而强”转变。监管趋严与市场成熟推动行业洗牌,规模至上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王良指出,财富资管机构要从本土厮杀转向国际竞合,从“卖产品”的卖方思维转向“以投资者为本”的买方投顾模式,要适应老龄化社会,加强养老、备老产品创新,真正站在客户角度,做长期陪伴的“耐心资本”。
与此同时,AI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行业生态。“AI从替代‘体力’逐步转向替代‘脑力’,未来财富资管机构的服务手段、经营模式、产品形态、资产配置、投研决策等都将面临重塑。”王良强调,“AI+金融”“人+数智化”已是大势所趋。
5个“不变”的担当
变局之中,必有坚守。王良认为,在大财富管理的新征程上,既要因势而变、因您而变,也要坚守初心、勠力同心。王良在论坛上提出了5个倡议,背后也是招商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5个“不变”的角色担当。
一是金融强国的“建设者”。在招商银行2024年财报中,无论是在该行董事长缪建民还是王良致辞中,抑或是在该行2025年工作计划中,“建设金融强国”被多次提及。王良在论坛上强调,深度融入国家金融战略布局,推动“资金-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不断做大做优做强,提升自身实力和全球竞争力。
二是长期价值的“创造者”。王良指出,伴随着降费政策的相继落地,银行财富管理模式在持续推进从GMV(商品销售总额)到AUM(资产管理规模)的范式迁移,相比“卖出去”更关注“留得住”。
AUM作为客户资产留存数据,是衡量客户价值获得感、财富管理体验的风向标。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发现,有7家A股上市股份行在2024年财报中披露了零售AUM相关数据。其中,截至去年末,招商银行零售AUM“一骑绝尘”,是排名第二的近三倍,在股份行中可谓碾压式存在。特别是零售AUM中存款外的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等投资类资产比重,是衡量银行财富管理转型深度的重要指标。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发现,上述7家股份行中除了招商银行在该指标上超过70%,其余几家股份行非存款AUM占比均为五六成。
三是资产配置的“服务者”。在招商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有股东提问招商银行如何扭转基金销售“困局”,其认为理财、保险这类产品可能只是为客户的资产提供防御,真正能让客户获得认同感的还是要让他们的基金赚到钱。在王良看来,无论是基金、保险还是权益、固收类产品,都涵盖在招商银行所建立的资产配置体系内。
在招行APP中,客户可以通过“TREE配置”服务体系,清晰地从“活钱管理”“稳健投资”“进取投资”“保障管理”等策略组合中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资产配置。在产品布局上,招商银行已经构建了理财、基金、保险、私募、海外、黄金、存款等7大产品线。
“我们希望让客户在守好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收益,这是我们在财富管理、资产配置方面的理念和主要采取的措施。”王良在该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说。
此外,依托以香港为枢纽、辐射全球的国际化网络,以及跨境清结算、投融资、资产托管等成熟服务体系,招行致力于成为客户放眼全球市场的"导航仪"。当普通投资者也能便捷配置海外资产,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红利,这正是招商银行资产配置“服务者”角色的生动体现。
四是“AI+金融”的“探路者”。面对AI浪潮,招商银行实施“AI First”战略,打造“数智招行”,赋予AI能力建设优先地位,率先打造AI型组织。王良在招商银行2024年财报中介绍,招商银行在国内首家发布了百亿级金融大模型“一招”,全行大模型应用场景超120个,促进人与科技相互赋能。
五是市场规范的“践行者”。近年来,银行代销个别信托、私募等产品“炸雷”事件时有发生,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下,销售人员对客户承诺收益等违规判例也屡次被法院公开。王良在论坛上倡议合作伙伴,坚持风险为本,把好产品准入关、销售关和底层资产关。
王良还倡议,坚持良性竞合,反对“内卷式”竞争。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王良在“2024财富合作伙伴论坛”上宣布,该行将全面推行代销公募基金买入费率一折起的优惠政策,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当“零售之王”加入反内卷,一个共荣共生、健康可持续的财富资管生态圈才变得更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