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4.0的硬核科普,到非遗技艺的传承,再到现代农业的趣味解码,上市公司正将生产线变课堂、把车间当教室,积极切入研学游赛道,在“产教融合”方面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新范式。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瓷股份”)、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佳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正以各自的产业基因重构研学游的内涵。
作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军企业,三一重工将工业场景转化为教育资源。其位于长沙的“灯塔工厂”18号智能制造车间,通过“一块钢板进,一台泵车出”的全流程展示,成为学生触摸工业4.0的实体教科书。在这里,青少年可以目睹焊接机器人精准作业,观察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分拣零部件,甚至通过VR设备模拟工程机械操作,将课本中的机械原理具象化。
“孩子们为了搞懂机械臂的运动轨迹,追着工程师问了半个钟头。”三一重工工作人员指着车间里正在操作VR设备的学生向《证券日报》记者说,“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研学基地,研学游不是为了收门票,而是想要点燃孩子们对科技的好奇,让‘中国制造’的种子在心里发芽。”
在醴陵陶瓷产业集群中,华瓷股份以“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的双轮驱动,构建了独特的研学生态。公司的研学基地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是一座活态陶瓷博物馆。学生们通过透明参观长廊观察釉下五彩瓷的72道工序,在陶润会生活艺术中心体验拉坯、彩绘等非遗技艺,甚至参与文创产品设计,将传统纹样应用于现代家居用品。
“我们的研学游,说到底是做三件事:让孩子们触摸千年瓷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带他们看传统技艺如何与智能生产线结合,感受先进制造的魅力;并希望在他们心里播下一颗种子,激发其成为大国工匠的激情。”华瓷股份董秘彭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非遗技艺遇上年轻心灵,传统才能真正活在当下。”
湘佳股份则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转化为教育场景。公司的研学路线涵盖亿羽禽苗智能孵化中心、橘友智能优选中心和美食心动工厂三大核心板块。在孵化中心,学生通过智能设备观察鸡蛋孵化过程,了解基因组育种技术;在柑橘分选车间,AI视觉检测系统让水果“开口说话”,揭示现代农业的科技密码;在美食心动智能工厂,透明生产线展示从养殖到加工的全流程,解答“一只鸡、一只鸭、一枚蛋如何通过机器人变成美食”的疑问。
“过去农户靠经验翻蛋、看天吃饭,现在我们的智能孵化系统能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孵化成活率从60%提升到95%以上;传统柑橘分拣靠人工眼看手摸,一小时最多处理2000斤,而AI检测线每小时能分选8吨,还能精准识别糖度和瑕疵。”湘佳股份董秘何业春指着车间里的智能设备说,“让孩子们亲眼看看这种变化,才能明白自动化技术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让农业焕发新生的生产力。‘原来养鸡、养橘也能这么高科技’,这种认知的改变,就是我们研学最大的价值。”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曹二保教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切入研学游赛道,以产业为基架起教育桥梁,既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又实现产教双向赋能,为‘产业反哺教育、教育激活产业’提供了鲜活样本,契合‘产教融合’政策导向,具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