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披露,上半年27家上市钢铁企业总净利润为90.26亿元,平均利润率仅1.05%。其中,宝钢股份(600019.SH)、中信特钢(000708.SZ)、南钢股份(600282.SH)合计利润逾90亿元。行业“头部盈利、尾部失血”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在此背景下,部分钢企纷纷朝高端化加速布局。其中,宝钢股份董事会于近日批准投资49.6亿元(含税)建设宝钢无缝钢管精品基地项目(一期)。该公司表示,此举旨在落实将精品长材打造成第三大战略产品规划,强化钢管长材产品在国内的战略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宝钢股份近期在钢管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本质上是瞄准了钢铁行业从普材向特材转型的趋势。
马太效应凸显
近年来,钢材市场供需矛盾显现,价格明显下降,企业利润承压。
今年年初,时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姚林指出,2024年钢铁市场供强需弱态势十分明显,企业生产经营非常艰难。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不断出现,传统用钢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原燃料价格易涨难跌,钢铁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
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钢企2024年业绩出现两极分化。部分企业凭借产品结构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保持盈利,如宝钢股份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3.62亿元。但也有不少钢企深陷亏损泥淖,鞍钢股份(000898.SZ)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1.22亿元,同比下滑118.80%;本钢板材(000761.SZ)亏损50.37亿元,同比下滑192.72%;马钢股份(600808.SH)亏损46.59亿元。
据Mysteel统计,截至9月1日,36家上市钢企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情况,合计营业收入9242.78亿元,合计净利润仅为115.03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26家企业实现盈利,多家扭亏为盈,此外亏损的企业当中大多也都呈现减亏。其中,宝钢股份净利润48.79亿元排名第一 ,中信特钢(净利润27.98亿元)、华菱钢铁(17.48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相比之下,部分中小型钢企依然面临盈利压力。其中,抚顺特钢(600399.SH)的营业收入为38.23亿元,同比下降10.62%;净利润亏损2.78亿元,同比下降221.83%。此外,西宁特钢(600117.SH)净利润亏损2.35亿元,但同比增长20.09%。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亏损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调整缓慢、对传统建筑钢材依赖较大、成本控制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当前不少钢铁企业面临亏损,但头部企业通过夯实研发与生产实力、聚焦高端化,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王国清认为,高端化转型需结合企业自身基础,“宝钢股份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具备优势,能够在品种钢高端化上持续突破;河钢股份(000709.SZ)、首钢股份(000959.SZ)等企业也在硅钢、取向硅钢等领域逐步拓展,但转型需经历研发、产能爬坡等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宝钢股份及其他龙头企业加速高端化布局,或将推动更多钢铁企业聚焦细分领域优势,行业竞争将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与品质竞争”,进而带动整个钢铁产业的结构升级。
承压下转型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宝钢的布局动作更具风向标意义。”王国清表示。
根据宝钢股份公告,其将以30.85亿元现金增资全资子公司宝钢管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管业”)。增资完成后,由宝钢管业以30.85亿元现金独资设立宝钢钢管(马鞍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并由该新设公司实施宝钢无缝钢管精品基地项目(一期)。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达49.6亿元(含税)。
对于上述投资布局,记者联系宝钢股份方面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王国清指出,宝钢管业的特殊背景值得关注。“这家公司原是宝钢与包钢股份合作设立,包钢在无缝钢管领域的技术实力行业领先,宝钢此举或可整合双方在生产、技术上的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宝钢管业成立于2023年5月19日,由宝钢股份与包钢股份共同投资设立,致力于推动国内钢管行业高质量发展。宝钢股份持股74.91%,包钢股份持股25.09%。
之后,宝钢股份以约10亿元现金收购包钢钢管19.20%股权,最终持有其49%股权。2024年年底,宝钢管业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包钢股份退出,目前由宝钢股份100%控股。
“事实上,宝钢股份一直聚焦新兴制造业用钢领域,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在高端钢材市场的份额。在新能源汽车用钢、高端装备制造用钢等领域,宝钢股份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有望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钢材的需求,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宝钢股份方面也表示,其围绕“1+1+N”产品族群,坚持差异化、同质化产品结合发展,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差异化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冷轧汽车板和取向硅钢持续保持高市占率。
谈及上述无缝钢管精品基地项目背后的市场逻辑,王国清分析称,无缝钢管的需求正呈现“精品化”升级趋势。“当前无缝钢管的主要应用场景集中在石油管道、高压高热流体输送等领域,尤其是海底、寒冷地区等特殊环境,对管材的材料性能、耐候性要求越来越高。”他进一步指出,这与国内能源产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油气、燃气等输送网络的完善,高端管材的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这种需求变化,实则是钢铁行业‘结构性转型’的缩影。”王国清表示,此前钢铁需求以房地产用钢为主,螺纹钢、高线等建筑钢材占比颇高。但自2022年以来,房地产投资逐年下滑,带动建筑用钢需求收缩,而高端板材、特殊管材、冷轧板等品种钢的需求却呈增长态势。“这既是国内新型领域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出口结构高端化趋势相契合——钢铁产品正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型。”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建筑业一直是钢铁需求的主力军。然而,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建筑业用钢需求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与此同时,制造业用钢需求却在悄然崛起。
姚林曾表示,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我国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