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生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同步召开业绩发布会。截至报告期末,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77,689.2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60.48亿元,降幅0.59%。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3.84亿元,同比增加52.57亿元,增幅7.83%;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80亿元,降幅4.87%。
业绩发布会上,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AI是科技和银行运营范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民生银行上半年持续提升体系能力,同时业务场景应用在向深度和广度扩展。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AI智能体平台部署应用,新增78个细分应用场景。2024年全年是80个应用场景,今年半年已经和去年一年的规模基本持平。”
他进一步指出,民生银行的AI应用呈现加速趋势,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始终注重企业级能力的打造,二是有效的组织推动。2025年6月底大模型的应用日均调用量比去年年底增长了3倍。上半年的重点应用包括授信尽调、零售营销、远程坐席、业务运营、知识问答等领域。
“其中,授信尽调领域,通过大模型辅助生成各类风险分析专项报告,提升了客户风险分析与预判能力和效率,80%新增授信场景下这些功能都得到了应用;大模型用于零售客户经理营销辅助,包括客户画像、客户推荐、财富管理辅助功能在全行得到了推广应用。”张斌介绍,通过大模型用于意图识别和知识库建设,手机银行APP上机器人智慧问答解决率提升了16%。
他表示,对于已经全行推广应用的系统,我们也会继续提升智能化能力。除了将大模型用于业务经营管理,民生银行把大模型深入研发全流程、拥抱软件工程3.0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战略性举措。过去我们主要把大模型用在代码生成、单元测试和接口开发等方面,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开展科技全流程,包括需求、开发、质检、测试、运维全领域的应用,并且也在探索构建研发智能体,探索端到端的AI赋能。
除大模型建设情况看,张斌还介绍了民生银行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赋能经营管理的工作。
一方面,民生银行支持经营韧性的科技能力进一步增强。拥有4000个标准机柜的马坡数据中心二期完成工程建设,数据中心使用高效的水冷技术,并采用大型蓄冷罐,可以达到削峰填谷、显著节省能耗的作用,民生银行是首家采用该技术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完成了5000个标准机柜的异地数据中心的规划。除了这些硬件,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包括更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和更有效的处置流程。在6月份,顺利完成了实际生产环境大规模灾备切换的压力测试。
另一方面,民生银行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举措赋能经营管理。在数字化分析决策上,“数出一门”专项工作持续深化,通过指标体系、加工口径以及数据源的全面梳理和专项治理,提升了总分行经营分析与决策的质量。总行能更及时、准确和全面地掌握全行经营情况,适时进行策略调整与引导。在同一套指标体系下,分行可根据需要开展更细致的进一步分析,指导一线的业务开展。
在重大数字化、智能化项目方面,今年民生银行全行级重大项目有11个。比如,以提升客户体验和内部流程效率为目标的对公信贷端到端旅程优化项目,为支持宽岗作业和效率提升的员工统一渠道平台项目;面向小微客群的数字化营销体系建设项目等。在生态银行建设方面,民生银行对民生e家平台的功能和体验进行了持续升级。民生e家是为中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数字服务平台,历经2年多的建设,目前已服务中小微企业近3万家。今年上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包括人事薪税、财资管理、费控报销在内的八大核心功能,构建面向小微企业“够用、好用”,面向中小型企业“专业、高效”的功能包与服务体系。新的平台服务经过试用和打磨,下半年将进行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