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和民生银行一起六年了,终于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入手民生是抄底抄在半山腰的典型负面案例,当时对民生的分析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这么深,当时只是想稳定的挣个股息,还是太年轻啊。实际上,这六年,恰好经历了民生受自身业务调整和大股东经营问题的拖累,业绩持续下滑,一直在出清存量问题资产但一直都尚未全部出清的过程。哪怕到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存量问题依然还是存在的。
在做民生小小散的六年里,我逐渐形成并坚持了两个观点:一个是我国银行业绩的高速增长源自经济上行,特别是地产和出口的爆发性增长。另一个是现有银行之间盈利能力并没有颠覆性区别,风控手段依然是抵押和担保。导致盈利的区别在于市场大环境、网点数量和位置、还有对风险的承受选择而已。相较于其他银行,民生因为主要聚焦民营企业,其业绩受大环境影响更直接一些,所以,民生银行的业绩好的时候比别的银行早、坏的时候也比其他银行早。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力干预,或多或少,民生银行走过的路,其他银行早晚可能都要走一遍。
持有民生的六年分两个阶段。前三年金额很小,后三年增加了投资,原因是在2022年8月24日,有感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在头条写了篇短文《关于近期经济和股市》,判断国家需要刺激股市以拉动经济,持续加仓最后民生持仓50%以上(当然总额和很多人相比依然很小),结果没多久国家就提出中特估和金特估,进而在民生上看到了盈利。
当前民生股价的上涨源自民生低股价的价值洼地、居民存款搬家和保险等长期资金的介入。我判断总体上银行的股价会拉到股息率3%左右,大体上比定期存款高1-2个点左右,这1-2个点就是股票波动的风险溢价。也就是说其实民生的股价应该可以看到6元左右。现在离开民 生,一方面是因为有其他花钱的地方,而对民生现在这个价格已经满意了。另一方面,长期看,地产持续下行,新的增长点不明晰,经济放水的副作用首先会传导到银行,有亲妈的银行,应该会陆陆续续增资,没亲妈的银行,只能刀口向内,提前有序把雷爆出来,在报表难看和特别难看中委曲求全,在市值管理和业绩管理中夹缝生存。当然,目前民生银行和其他银行相比至少有两个优势:一是呆坏账出清已经有段时间;二是股价涨的较少,还有追赶其他银行的空间。
六年了,是时候走了!感谢民生,让我实现了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盈利。也希望民生能持续通过追回胜诉资金、管控关联贷款、控制管理费用、创新业务模式等实质提升经营业绩,真心希望民生越走越好、股价越来越高!
